跳至正文

司马迁笔下的神秘“古滇国”,考古有了重大新发现!

古滇国考古获得重大突破,去年以来,云南河泊所遗址出土大量汉代封泥和简牍。这表明西汉中央政府已对云南行使治权,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实证。

在 9 月 28 日国家文物局举行的 ” 考古中国 ” 重大项目发布会上,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布了河泊所遗址最新考古成果。

从空中俯瞰云南河泊所遗址发掘现场(无人机照片,9 月 21 日摄)。新华社记者江文耀 摄

河泊所遗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附近,是古滇文化的核心居址区。其东北约一公里便是曾出土金质 ” 滇王之印 ”
的石寨山古墓群。

考古工作者在检查云南河泊所遗址出土的封泥(9 月 21 日摄)。新华社记者江文耀 摄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正雄介绍,去年以来的考古发掘揭露出主体为两汉时期的文化堆积,发现建筑基址、灰坑、墓葬、河道、水井等重要遗迹,出土封泥、简牍、铜器、铁器、骨器、玉石器等文化遗物
2000 多件。

考古工作者在清理云南河泊所遗址出土的简牍(9 月 21 日摄)。新华社记者江文耀 摄

” 其中最重要的发现为封泥、简牍、大型建筑基址、道路等。” 刘正雄说。封泥共发现 500 余枚,有官印封泥和私印封泥,包括 ”
益州太守章 ” 及益州郡下辖 24 个县中 18 个县的长官封泥;私印封泥有 ” 宋虞之印 “” 君冯私印 ”
等。这些封泥集中出土点可能是当时文书资料的销毁场所。

简牍集中出土于上蒜一小探方的灰坑中。出土简牍目前仅清理了一小部分,发现字迹明显的简牍残片 200 余片,字迹不明显的简牍残片 1000
余片,已辨识出 ” 滇池以亭行 “” 建伶县 “” 始元四年 ” 等文字。

考古工作者在清理云南河泊所遗址出土的简牍(9 月 21 日摄)。新华社记者江文耀 摄

考古领队、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蒋志龙介绍,本次发掘还发现了大型建筑基址、宽达 12 米的道路、长达 48
厘米的瓦片、瓦当和铺地砖等,表明西汉设置的益州郡郡治就在发掘现场附近。

云南自古为多民族地区,古滇国是从战国延续至汉代的区域性政权,属西南夷的一部分。汉武帝以兵临滇,滇王投降。汉朝既设置益州郡,又 ”
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 “。

考古工作者在云南河泊所遗址现场进行清理发掘工作(9 月 21 日摄)。新华社记者江文耀 摄

” 河泊所遗址考古新发现意义重大。”
蒋志龙表示,相关封泥和简牍等文书资料的发现,是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对边疆云南行使治权的直接体现,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增添了考古实证。

 


了解 即时新闻 的更多信息

订阅后即可通过电子邮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