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这么多大佬都没有拿到诺奖,身为学渣的我很欣慰(图)

今天,诺贝尔奖就要陆续公布了。117年来,诺贝尔奖以权威性和丰厚的奖金吸引了学界内外的关注。

(图片来源:诺贝尔奖官网)

  俗话说,不想得诺奖的科学家不是好梦想家。得诺奖先得有实力,有了实力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面还有层层关卡,比过五关斩六将还难,不信咱今天就来盘一盘。

  第一关:时机关

  驻守此关有三员大将:生得早,死得早,发力早。

  l 生得早

  诺奖从1901开始颁发,生得太早,显然是得不到诺奖的。(这好像是废话)

牛顿(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比如牛顿同学,单单在物理方面的成就,保守估计够拿三个以上物理学奖。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在皇家铸币厂的工作,至少够得一个经济学奖。牛顿在1717年通过安妮女王法案创立了金币和银币之间的联系,非正式地把英镑从银本位转移到了金本位。牛顿因此获得女王授予的爵士身份——不是因为他对科学的贡献,而是因为这个意义非凡的伟大改革大大增加了英格兰的财富和金融稳定性。比照物理学奖,诺贝尔经济学奖直到1969年才第一次颁奖,牛顿更没戏。

  l 死得早

  相对来说,“死得早”比较容易理解,诺贝尔的遗嘱中就明说了,奖项只颁给在世的人。除和平奖和经济学奖之外,其余四个奖项目前均有明显的获奖者老龄化趋势,这说明学者成果获得认可的平均年龄在逐渐提高。

  由于这个奇葩规定,很多命不够硬的优秀科学家得不到诺奖。对双螺旋结构有关键性贡献的富兰克林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的例子。不过也有一位特别(bu)幸运的逆天之人,在死后得到了诺奖。2011年,加拿大生物学家拉尔夫·斯坦曼(Ralph Marvin Steinman)在诺奖公布的前3天去世,当时不知情的诺奖委员会仍然把当年的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此公,得奖原因是他“发现树枝状细胞及其在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这是诺贝尔奖历史上唯一一次把奖项颁给已故人士!

拉尔夫·斯坦曼(右)

  l 发力早

  发力早这一点可能跟很多人的理解相反。尤其在化学生物学等领域,有时候运气来得太早,反而是糟糕的事,因为工作成果算在了导师的头上。

  195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美国微生物学家塞尔曼·瓦克斯曼(Selman Waksman)一人独享,以表彰他发现第一个有效治疗肺结核的抗生素——链霉素。但在1943年首次发现链霉素的人,其实是他当时的学生艾伯特·沙茨(Albert Schatz),两人共同发表了论文,并且同为新药专利的持有者。1950年,沙茨将自己曾经的导师告上法庭,就发现链霉素的贡献和专利使用费问题主张权利。法官最终裁定了链霉素为两人共同发现,专利费问题也最终调解成功。打赢官司后,沙茨也曾上诉诺贝尔奖委员会,要求承认自己在链霉素发现中的贡献。但遗憾的是结果并未改变。失去的诺奖,沙茨再也要不回来了。

艾伯特·沙茨

  化学奖有时候会颁给发现人名反应的化学家。而很多时候一个新型的反应模版,很可能只是某个学生灵光一现。有个在江湖上盛传已久的八卦,说的是日本某小教授,喝多酒之后就会说:老子也是得过诺奖的!只不过老子的诺奖由导师替我去领了。此中悲喜,不足为外人道也!

  当然,学生时代发力早的人,最后得到诺奖的也不少。所以说,这事儿具体还是得看诺奖评委会的心情。

  第二关:美人关

  英雄难过美人关,而美人难过诺奖关。

  到目前为止颁发的近900项诺奖中,女性不到50人,占比不足6%。相比较而言,文学奖和和平奖的女性得主比例较高,都是大约八分之一;物理学奖的女性得主比例最低,只有1%。当然,从事科研的女性少,是女性得主少的主要原因。如果按时间段来看,最近几十年的女性诺奖得主比诺奖刚开始的几十年增加特别多。所以女性当自强,多多得诺奖!

吴健雄

  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他俩在实验中证明了宇称不守恒原理。而该理论的原创者、另一位华裔女科学家吴健雄却没有得奖。按人数限制,吴健雄完全可以与李政道和杨振宁并列获奖。美国物理学界的泰斗奥本海默公开表示对颁奖结果感到不公平,他认为证明宇称不守恒有三个人的功劳最大,除了李、杨之外就是吴健雄,而且特别强调不可忽视吴健雄的功劳。

  如果说吴健雄是否该得诺奖尚有争议,那么美国女天文学家鲁宾(Vera Rubin)没能获得诺奖则是公认的诺奖遗珠之憾。

鲁宾

  鲁宾被誉为“暗物质之母”,她在研究星系旋转时发现了暗物质存在的证据。这一伟大发现,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理解,绝对值一个诺奖。作为观测天文学家,她还是美国科学院首位女性成员。据说在她之前,普林斯顿大学从没有女性去研究天文学,帕洛玛天文台也从没有女科学家进行观测。纵观她的一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她还应该获得一个诺贝尔和平奖。身为女性的她在天文学领域打破了许多以往的成见。然而,这位伟大的女性已于2016年底去世。

  第三关:大佬关

  学术圈有大佬,有大佬就有江湖。诺奖历史上发生过因学术理念不同而被大佬阻挠得奖的例子,最广为人知的受害者就是门捷列夫。

门捷列夫

  1905年门捷列夫成为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本来诺贝尔奖委员会决定授予他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发现了元素周期律。然而,化学家阿伦乌尼斯(Svante Arrhenius,1903年化学奖得主)强烈反对门捷列夫得奖,有人认为,这是因为门捷列夫对阿伦乌尼斯的溶解理论有很多批评。

  虽然阿伦乌尼斯不是委员会成员,但他当时是瑞典化学界一言九鼎的大佬。在他强烈反对下,门捷列夫在1905、1906两度与诺奖失之交臂。1907年2月门捷列夫去世,永远失去了得到诺贝尔化学奖的机会。

爱因斯坦

  除了学术理念不同之外,有时候大佬看不懂研究成果,也会成为得到诺奖的绊脚石。1921年,42岁的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而他一生最主要的成就相对论、质能方程等等均未获得诺奖,因为评委会的专家们理解不了。老爱飞得太高,大佬们跟不上节奏。

  第四关:方向关

  男怕入错行,得诺奖也看行当。诺贝尔没有数学奖,这碗冷饭已炒过多年,、其实最近一百年,现代科学爆炸式发展,涵盖的学科和研究领域很多确实是诺贝尔本人在当时无法预知的,除数学奖之外,还有不少学科也是注定与诺奖无缘。

  2009年,包括一名诺奖得主在内的十位科学家联名写了一封公开 信,呼吁诺贝尔奖增设新学科奖项。他们援引1968年增设“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先例,说明增设奖项并非破坏规矩,而是与时俱进。该请求最终遭拒——诺奖委员会认为现有奖项足以囊括当今文明的发展。

  真的足以囊括吗?并不是

潘恩(图片来源:《nature》官网)

  华盛顿大学生态学教授罗伯特·潘恩(Robert Paine)于上世纪60年代在海岸生态观测中发现有些物种在生态平衡中作用巨大,并由此发展出 “关键物种”(keystonespecies)的概念。随后生物学家们在各种生物群中都找到了“关键物种”的存在。潘恩的这一概念现今已成为生态学的指导理论原则,并被应用于人类的自然政策。可是诺贝尔奖项中并无生态学奖,无法表彰这一重要理论。潘恩也于2016年7月去世。

博洛格(图片来源:wiki)

  不过,诺奖委员会也有些补救办法,那就是“学科不够,和平奖凑”。美国农学家博洛格(Norman Borlaug)因其小麦育种的研究而获得了1970年的诺贝尔奖章。他的研究造福了亿万人,恐怕比所有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拯救”的生命还多。2007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和戈尔也因在气候问题上的努力而被授予诺贝尔奖。他们获得的都是“诺贝尔和平奖”。

  第五关:人数关

  这关恐怕是诺奖道路上最难过的一关。众所周知,诺贝尔奖除了只颁发给在世的人之外,还有名额限制:最多三人。所以如果一个重要研究其开创者太多的话,那就有倒霉蛋得不到诺奖了。

戴森

  诺奖历史上最著名的“第四人”非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莫属。196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由朝永振一郎(Sin-Itiro Tomonaga)、施温格(Julian Schwinger)和费曼(Richard P。 Feynman)分享。三人共同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做出基础性的工作。费曼发明了路径积分,施温格使用一种复杂的“微分”,朝永振一郎则提出超多时理论,三人用不同“重整化”的方法在各自分支上解决了发散问题。这些方法是不是等价的呢?当然是!戴森最伟大的贡献就是深刻理解了这三种方法,通过更深入的分析和高阶计算将该理论最终完善起来。物理学界认定戴森应同为“量子电动力学”的奠基人,但戴森最终未获诺奖。

卡茨

  哥伦比亚大学有机化学教授卡茨(Thomas J。 Katz)是研究反应机理方面的专家。他在七十年代致力于烯烃复分解反应的机理研究,发表在JACS上的《The Mechanism of the Olefin Metathesis Reaction》比后来获得诺奖的格拉布(Robert H。 Grubbs)还早,属于该反应机理方面的奠基之作。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分别开发催化剂的格拉布和施罗克(Richard R。 Schrock),以及最早“猜出”机理的肖万(Yves Chauvin)。而真正把机理验证并坐实的卡茨,到头来只能遗憾地为他人做嫁衣。据说老头本来话就不多,从此后话就更少了。

  第六关:孔方关

  都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在追逐诺奖的路上,任你本事再大,没有孔方兄罩着那是万万不能的。

  说到钱,那得说说2008年诺奖成果绿色荧光蛋白的故事。绿色荧光蛋白研究其实最早开始于美国化学家道格拉斯·普瑞泽(Douglas C。 Prasher)。普瑞泽是历史上第一个成功克隆绿色荧光蛋白(GFP)并且完成基因测序的研究者。他无私地将自己的成果与马丁·查尔菲(Martin Chalfie)和钱永健进行了探讨和分享。他还天才地预言,可以利用GFP当做生物化学系统的示踪剂,来对大量的生物分子进行定位。

普瑞泽

  然而这位天才的研究者在学界停留的时间却非常短暂,因为没钱。虽然普瑞泽最终成功克隆了绿色荧光蛋白的编码基因,但遗憾的是,他没有申请到其他的研究经费,无法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他也没能顺利从助理教授晋升为副教授,只好关闭自己的实验室,到别人的实验室工作。但这家实验室的条件十分恶劣,普瑞泽不得不离开。后来他又到阿拉巴马州的一家分包商那里工作。只经过了短短一年半的时间,这家公司决定取消正在进行研究的生物项目,普瑞泽失业了。为了维持生活,他成为一名巴士司机,时薪不到10美元。

  好在,马丁·查尔菲(Martin Chalfie)和钱永健因为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获得了诺奖(还有一个获奖者是日本科学家下村脩)!普瑞泽来到钱永健的实验室重新进行荧光蛋白的研究,这回他不用再为经费发愁了。

  这个看似喜剧的结尾,其实是一个没钱导致的悲剧。

  结语

  干什么事都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得诺奖这种大事更不例外。本文提到的科学家们,全都是各自领域的大牛,即使没得诺奖,也值得我等后辈膜拜。而把他们的“悲剧”写出来,除了从得奖层面聊聊难度系数之外,最重要的则是希望更多人知道这些伟大的名字,并了解他们做了什么。

(图片来源:诺贝尔奖官网)

  在2018年诺奖颁布的时刻,让我们对这些在人类探索未知的艰难旅途中孜孜以求的杰出人物致敬!

美舰擅闯中国南海岛礁邻近海域 国防部:予以驱离(图)

9月30日,美国海军“迪凯特”号导弹驱逐舰擅自进入中国南海有关岛礁邻近海域。中国海军170舰迅即行动,依法依规对美舰进行识别查证,并予以警告驱离。

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城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当前,在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南海局势趋稳向好。但美方一再派军舰擅自进入中国南海岛礁邻近海域,严重威胁中国的主权和安全、严重破坏中美两国两军关系,严重危害地区和平稳定。中国军队对此坚决反对。

中国尊重并维护各国依据国际法在南海享有航行和飞越自由,但坚决反对任何国家打着“航行自由”的幌子,行违法挑衅之实,威胁沿岸国主权和安全,危害地区和平与稳定。中国军队将坚定履行防卫职责,继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坚定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去年伊万卡曾贺中国国庆 今年却只有他们(图)

  中美关系因贸易战受损,并蔓延至军事、外交等领域,对此,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前日表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关系何去何从,再一次需要作出历史性的选择,同时也期待美国作出正确的选择。今年中国使馆的国庆招待会,无论是出席人数还是出席者的级别,都较去年的国庆招待会逊色,反映中美关系确陷入低谷。

这些中国人在印度洋边筑路 来看看他们的“家”(图)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员工远赴海外,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和经贸合作。他们远离祖国和亲人,忍受着孤独与寂寞,但不论身处何地,不论条件有多艰苦,他们都能适应环境,在忘我工作的同时,热爱生活、四海为家。

  奋斗在斯里兰卡南部高速延长线项目上的中建(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员工就是这样一群人。2015年7月4日,斯里兰卡南部高速延长线项目正式开工。项目总长96公里,共4个标段,均由中国企业承建。其中,二、三标段由中建集团承建,分别长26公里和15公里。

  如今3年过去,从企业管理者到普通员工,每一名“中建人”都把工程驻地当成了自己的另一个家,并且乐在其中。走进三标的项目营地,你会发现,这里地方虽小,但设施齐全:理发室、图书角、熨烫间、小超市、医药柜……满足了员工们的生活所需。闲暇时,员工们可以到健身房打羽毛球或者打台球,再或者卡拉OK高歌一曲,将忙碌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由于斯里兰卡气候湿热、蔬菜贵,“中建人”便自给自足,在营地里建起了菜园,并美其名曰“开心农场”,里面种有茄子、豆角、丝瓜、黄瓜、空心菜等。据一名中建员工介绍,最开始,这些蔬菜的种子是从国内带过来的,但是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于是,中建员工便在当地搜集种子,这才顺利种出了蔬菜。菜园里不仅种菜,还种薄荷,因为薄荷有驱蚊的功效,食用可以防暑,这也是“中建人”在适应环境中摸索出的经验。

  每逢中秋和国庆等中国节假日,营地里总要组织聚餐或联欢,以解员工的思乡之愁。有的人连续3年都没有回家过过中秋。虽然如此,但每一名“中建”人都为自己从事的工作而自豪。因为他们希望,“一带一路”通到哪里,他们的项目就铺到哪里。奉献并扎根于“一带一路”建设,是他们的使命和职责所在。

去年全球近百人自拍死 这国人年轻人男性居多(图)

“自拍死”平均年龄为22.94岁,其中男性占比72.5%。印度报告的事件和“自拍死”人数最多。

国庆长假进行时,许多人会选择这几天出门旅游,未来一周内大家的朋友圈可能会被各色旅游自拍占据。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因在危险场所或危险动作导致的自拍死亡人数正在逐年上升。

数据显示,全球自拍死亡人员中印度人、年轻人、男性占多数。从“自拍“全球趋势看,网站selfiecity的研究表明女人比男性更爱自拍,但多项”自拍死“相关研究显示男人比女人更常因危险姿势自拍而死亡。

早前,来自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和新德里天帝城信息研究所学者的研究《Me, Myself and My Killfie》透露,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至少有127人不幸“自拍死”。这其中,20至24岁最多,有45人;20岁以下的死亡人数为41人。自拍死的人员中75%的死者为男性。印度的“自拍死”人数在全世界范围内最多。

最新的“自拍死”相关研究也显示了这一趋势,来自印度医学科学研究所的研究者Agam Bansal等通过搜集整理世界各地新闻,统计了自2011年10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发生的“自拍死”人数,137起事件中有259人死亡。“自拍死”平均年龄为22.94岁,其中男性占比72.5%。印度报告的事件和“自拍死”人数最多。

这份报告还显示,从2014 – 2015年到2016 – 2017年,全球自拍死亡人数呈指数增长。分析认为这可能与移动智能手机使用的普及、手机自拍功能增强、自拍杆的推广,以及“最佳自拍奖”等促进自拍活动有关。

溺水,运输和跌落是造成自拍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例如,自拍时被海浪卷走、船只倾覆、不会游泳,或者在运行的火车前自拍等等。

不过研究也指出,研究统计的自拍死亡事故数可能是冰山一角,因为还有很多事件没有被报道。此外,研究只采纳了英文报道中的“自拍死“事件,因此会存在一定样本误差。

谷歌20岁了,Google街景带你看它的出生地(图)

IT之家10月1日消息 上个月谷歌迎来了自己20周年生日。尽管谷歌的成立时间是在9月4日,官方的一系列庆祝活动上个星期才开始进行。在这一系列活动中,谷歌还通过Google街景应用,展示了它最初诞生的地方。

谷歌诞生于两位创始人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朋友Susan的一个车库,他们在那时成立了一间名叫“BackRub”的搜索引擎公司,并于此后改名叫“Google”。

如今,他们的朋友Susan还保持着这个车库的样子,她还慷慨地让谷歌将车库复原到20年前的状态,让参观的网友可以回到过去,重温当年的模样。

有点凌乱的车库内放着空薄饼盒、电子琴和兵乓球台,还有一些旧式电脑和屏幕,屏幕上还显示着谷歌往日的主页。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点击这里通过Google街景参观这个“前谷歌总部”。

男子售枪形钥匙扣被拘 警方:已被认定为枪支(图)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福建一名男子因在网上出售长约4cm的迷你枪形钥匙扣,被辽宁鞍山铁西公安分局跨省抓捕。警方送达给家属的拘留通知书显示,这名男子是以涉嫌非法买卖枪支罪被刑事拘留的。据了解,此案已经进入审查起诉阶段,公安机关已将此案移交给检察机关。这种迷你枪形钥匙扣,究竟多大的社会危害性?

“从没伤过人,也没说过不能卖”

今年7月31日,这名男子从福建家中被辽宁鞍山警方带走。家属收到的拘留通知书显示,他因涉嫌非法买卖枪支罪,被辽宁鞍山市公安局铁西公安分局刑事拘留。

男子的爱人程女士(化名)告诉中国之声记者,他们销售的是迷你枪形钥匙扣,主要用于收藏,售价几百元不等:“虽然它具备了击发功能,可以击发,但我们没有做过什么火药弹药之类的,就是一个用于收藏的,小小的钥匙扣挂件。”

程女士说,几年前她的丈夫在国外带回一个迷你枪形钥匙扣,找到国内代工厂进行复制加工,并在网上进行销售。此钥匙扣长4cm,约为中指一半大小,仅仅是被当作饰品收藏交易,从未发生过伤人事件。

“可能我们卖给下面的人,下面的人有时候会做‘弹药’,所谓的什么弹药,就是砸炮里面的东西导进去的,成分跟火柴头的成分是一样的。”程女士告诉记者。

在程女士看来,这种仿真枪钥匙扣没有什么社会危害性,远不如一把刀或者弓箭的危害力大。有时候经销商做的所谓“弹药”,打出来就是哑炮。程女士还称,2015年8月末,当地警方曾对此钥匙扣进行过检查,并告知这种产品作为钥匙扣销售没有问题。

程女士回忆称:“以前我们住在厦门的时候,派出所和国安局有查过这个东西,查了之后,又还给我们了,没有说这个东西不可以卖或者怎么样。”

迷你枪形钥匙扣一枪能击穿薄铁桶

不过,微博上一段演示“迷你枪形钥匙扣”威力的视频,近日引起较大关注。视频显示,在一定条件下,这类枪形钥匙扣可以一枪击穿薄铁桶。

还让程女士有些不解的是,自己和丈夫都是福建人,为何丈夫会被辽宁省的警方带走。

此案的代理律师杨卫华在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透露:“辽宁警方在侦查中,发现有一个东北人买卖枪支,跟福建男子不是直接关联。是发现这个东北人有一笔交易是某一次枪形钥匙扣销售中的其中的一个环节。”

4cm枪形钥匙扣引出枪支认定标准争议

杨卫华律师表示,他刚刚接手此案,已经会见过犯罪嫌疑人。此案的实体问题,自有法院来裁决。不过,此案值得大家关注的是,多大的枪可以称之为枪:“这几年仿真枪者引起社会一定争议,一般仿真枪在争议1.8焦耳/平方厘米的枪支认定标准是否合理,涉及标准是否合理。而这个案件涉及的是多大的枪形,可以称之为枪的。”

杨卫华律师认为,尽管按照法律规定,此枪支钥匙扣达到了1.8焦耳/平方厘米的枪支认定标准,但该钥匙扣直径只有4cm,根本无法握把,枪支认定标准在适应具体案情时应有所变动。

“本案中涉及的枪支全长只有4厘米,它的弹只有2毫米不到,这么小的东西能不能称之为枪,去机械地适用1.8的标准去判断,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还有枪口比例的计算标准本身,是不是具有科学性的问题。”杨卫华律师介绍。

杨卫华律师还表示,根据相关规定,枪的口径通常不超过20mm,但此规定只界定了口径的上限,并没有界定下限,过小的口径是否还能被定义为“枪”,这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律师乔烽先后代理过多起涉枪案。他认为,评价此案的关键在于,福建男子销售的这类枪形钥匙扣,是否具有足以致人死伤的危险性。

“因为只有在达到两个标准,一个结果时才能追究涉枪罪的刑责。两个标准是,1.8焦耳和发射器物可以达到致人死亡或伤残的条件。一个结果是指,使用者造成他人死伤,或制造者违背法律、法规生产‘军枪或民枪’。”乔烽律师还认为,在办案实务中,侦查机关鉴定枪支的标准不够规范,“目前,枪支的概念、标准、鉴定程序、依据,起诉和量刑等,呈现一种混乱。在我所了解的一些案件中,军枪的鉴定过程中,国家和部颁标准是要求生产图纸和批准文号作为鉴定的必要依据,但在具体的案件中,却被侦查部门‘以某武器研究所专家认为’来代替法定或者部委颁布的标准。”

警方回应:钥匙扣已被认定为枪支

针对此案,昨天深夜,鞍山市铁西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接受中国之声独家采访。警方出具了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物证鉴定中心的鉴定报告,鉴定结论认为,送检的检材(枪形钥匙扣)是以火药为动力自制袖珍转轮手枪,属于非军用枪支,具有射击功能,认定为枪支。

鞍山铁西警方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涉案的福建男子涉嫌非法买卖枪支罪。只要经过权威鉴定,认定为枪支,根据法律规定,警方应予以严厉惩处。

靴子落地!美加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达成框架协议(图)

    据美国CNN当地时间9月30日消息,一名美国官员和一名加拿大官员当晚称,美国和加拿大已经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达成框架协议。据透露,协议内容包括加拿大向美国开放其乳业市场,以及美国暂时不对加拿大生产的汽车加征关税。预计午夜前会披露更多细节。

马伊琍的一字马好厉害!网友:柔韧性逆天(图)

  马伊琍有新电影上映,工作室放出一组马司令的九格宫图。蓝衣套装+小白鞋,光看这一把细腰,真看不出来这是两个孩子的妈。

  马伊琍42岁了,大女儿文爱马都已经10岁了。她却有了中年女人越来越好的状态。

  

  

  

  马伊琍五官都不算最佳,但凑在一起,女人各点各面的优势,好像在她身上都有兼容。大气,飒爽,母性,温柔,坚韧,还有一种微妙的厉害。这女人,柔声细语的,但总感觉不好惹。

  看,还能玩一字马,厉害。

  

  请问是偷师文爱马吗?

  马伊琍也真抗老。年轻时干干瘪瘪,看《奋斗》的时候常常被她的一把骨头分神,身子骨没什么肉,显得她的头巨大。

  

  反倒是生了孩子有了一定年纪后,让她整个人充盈起来,也没发福,但多了成熟女人的味道。走时尚路线,得体,压得住,比很多浮夸至极、季节颠倒的带货明星强多了。

  

  

  性感也是有的。

  

  而从这些五光十色的舞台上退下来,她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妈,给女儿梳头。

  

  带女儿旅游。

  

  女儿长到三分之二个自己那么高了,还是可以把她抱着走。

  

  偶尔以这样的方式秀恩爱。

  

  说来也好奇怪。你的人生过成什么样子,好像真的会影响整个的气质样貌,是相由心生吗?

  前不久亮相的文章,让人大吃一惊,不是很失控的发福也不是油腻,只是从以前的长条脸变成了短圆脸,就跟变了个人似的。

  

  文章变样不是这一天。之前有网友刷抖音,刷到一个叫文胖子的人,开始都以为他只是长得像文章,没想到,这就是文章。

  

  听说抖音的美颜功能很强大的,这都盖不住文章同学的苍老吗……以前的向南可是有很多迷妹哒。

  

  当年,马伊琍和文章公布恋情,亮点之一就是他们的年龄差,相差了足足8岁。别说十多年前,就是放现在,一线女明星敢跟小8岁的弟弟在一起,也是足够轰动的。

  十多年过去了,弟弟反成了大叔,姐姐还是一个漂亮姐姐。

  

  文章也才33岁啊。

  所以说,那句著名的“且行且珍惜”不单单是隐忍的一个借口,冷暖自知,懂得忍的马伊琍现在不也活出了存在感。“一点点不舒服”就要干架的张雨绮,脸早就不自然了。

  

央媒谈中美贸易战:你尽管反复无常 我自心有定数(图)

  

今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日。这样的日子,更值得思考一个问题:中国何以是中国?中国所以是中国,首先因为有自己的特色和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和立场。拿对外交往为例,对非洲兄弟,中国“真实亲诚”;对周边国家,中国“亲诚惠容”;对所有国家,中国强调“互利共赢”。

  对经贸合作,尤其中美经贸合作,中国的立场同样是明确的、一贯的、坚定的。《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 》白皮书,将这一立场概括为八个“坚定”。所谓“坚定”,就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所谓“坚定”,就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你尽管反复无常,我自心有定数。

  从底线上讲,对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中国坚定维护。对于贸易战,中国态度就一句话: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这种坚定,因为民族骨气,源于国家底气。中国有强大的经济韧性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有勤劳智慧、众志成城的中国人民,有国际上一切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国家支持,中国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这种坚定,不是目空一切、拒绝对话。相反,中国谈判的大门一直敞开,但谈判必须以相互尊重、相互平等和言而有信、言行一致为前提,不能在关税大棒的威胁下进行,不能以牺牲中国发展权为代价。

  从诚意上讲,对中美经贸关系健康发展,中国坚定推进。历史、现实和未来,已经正在并将继续证明:中美和则两利,斗则俱伤,双方保持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符合世界人民共同利益。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经贸摩擦事关全球经济稳定与繁荣,事关世界和平与发展。为改善状况,中国提出了“积极构建平衡、包容、共赢的中美经贸新秩序”等主张,愿意与美国重启双边投资协定谈判,适时启动双边自贸协定谈判。但是,一个巴掌拍不响。中美相向而行,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才是大道。

  从责任上讲,对多边贸易体制,中国坚定维护并推动改革完善。“基石”和“支柱”一旦坍塌,建筑将不复存在。同样,国际贸易需要“基石”,全球贸易健康有序发展需要“支柱”。而这一“基石”和“支柱”,就是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基于责任和担当,对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中国坚定遵守和维护;对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对基于全球价值链和贸易增加值的全球贸易统计制度等改革,中国坚定支持。中国支持对世界贸易组织进行必要改革,但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

  从事实上讲,对产权和知识产权,中国坚定保护。出于多种目的,美国大张旗鼓宣扬,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强制技术转让”。这完全是对事实的歪曲,是以保护知识产权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对此,中国坚决反对。事实上,中国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将其作为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2017年,中国法院共新收一审知识产权案件213480件,结案202970件,分别比上年增加46%和43%。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审理知识产权案件尤其是专利案件最多的国家。

  从承诺上讲,对外商在华合法权益,中国坚定保护。2017年,中国吸引外商投资1363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而截至2017年,美国累计在华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约6.8万家。中国对外商,尤其对美国企业为何有着如此巨大吸引力?这缘于中国市场的海量商业机会,也得益于中国坚定保护外商在华合法权益,跨国公司分享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机遇。2018年6月,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各地区各部门不得专门针对外商投资准入进行限制。

  从方向上讲,对改革和开放,中国坚定深化和扩大。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写进了十九大报告里的。中国改革的方向不会逆转,只会不断深化。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新机遇。今年11月,中国将在上海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是中方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将为各方进入中国市场搭建新的平台。

  从合作上讲,对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共赢合作,中国坚定促进。今年以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中拉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等主场外交,中国和各方无不互利共赢。无论发达与否、实力强弱,与中国合作,既得尊重,又得实惠,这是几乎所有国家的共识。互利共赢合作,永远在路上。未来,中国将与欧盟一道加快推进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加快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进程,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从志向上讲,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坚定推动。中国有大志向,除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中国还愿“为世界谋大同”。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中华民族历来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符合中国人怀柔远人、和谐万邦的天下观,赢得国际赞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倡议,写进了联合国文件。

  中国的八个“坚定”,顺大势、担正义、行正道。“坚定”是民族定力,也是国家信用。一个有定力和信用的国度,值得世界信赖。希望美国的成熟政治家们,认清“中国立场”,客观全面认识中美经贸关系,及时纠正不当行为,最终能够回归理性。

美国人这样教育孩子:别剩饭 想想中国饥饿的孩子吧

《纽约时报》知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题为《美国该如何赢得与中国之战》的文章中,发表了中美贸易战的看法,他认为如今中国或与美国平起平坐了。

《纽约时报》9月28日报道,在电影《疯狂的亚洲富人》开头部分,一位华裔新加坡父亲忠告他年幼的子女们不要剩饭,他说,“想想美国那些饥饿的孩子们吧。”

文章作者打趣称,“我敢肯定,电影院里所有与我年龄相仿的人听到这个笑话都笑了。毕竟,我们小时候,家长就是这样要求我们的:把饭吃完,想想中国那些饥饿的孩子们吧!”

这段短短的台词中包含了许多信息:第一,任何经常到中国大城市旅行的人都能告诉你,如今,富裕的中国——豪华的住宅、汽车、餐馆和酒店——真的很富裕,那种富裕大多数美国人都无法想象。

第二,这注定是检验谁——是统领世界多年的经济和军事超级大国美国,还是正在崛起的美国竞争对手中国——将在21世纪制定全球秩序关键规则的时刻。这个检验正在伴随着一场贸易战的全面爆发而发生。

文章称,“这检验听起来像什么呢?像一个中国高官在今年4月份清华大学的一个研讨会上对我说的,‘早就不再是’美国告诉中国在贸易等问题上该怎么做的时候了,因为中国现在太大、太强。”

文章指出,“我想我们应该对这种对抗仅限于贸易而感激,但如我所说,对抗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正如一位技术行业的高管说的那样:“中国不再只是‘接近美国’了,中国已与美国平起平坐了。”

比国庆堵车更闹心:电动车突然没电 被大货车追尾(图)

  据每日经济新闻网10月1日报道,充不进电、充电慢、续航里程开不满,有时还得依赖厂商用板车拉充电车,追随用户的脚步“且充且行”……如果你的新能源汽车是这样,你愿意开着去长途旅行吗?

  今天是10月1日,国庆出行高峰已如期而至,如果你正堵在高速上缓缓前行,是否感到有点闹心?

  而对于广大新能源车主来说,近期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可能比堵车更闹心。据媒体报道,9月20日,京港澳高速公路(漯河段)上,一辆新能源汽车高速公路上没电,被大货车追尾,致一人死亡。

  越来越多人开上了新能源汽车,但在出行尤其是长途出行时,新能源车主似乎常比传统车主多几分焦虑。

  大部分烦恼在于,一旦电量不足,“剩余电量能不能坚持开完续航里程”、“最近的充电桩在哪儿”、“充电太久会不会耽误行程”等问题就扑面而来。

  更极端的担忧,则来自近期新能源车发生的多起自燃事故:8月31日,一辆力帆650EV在广州发生自燃;8月25日,一辆威马EX5电动车在其成都研究院自燃;5月份,一辆野马新能源汽车在充电时自燃……

  如果说“闹心”的主要源头是动力电池,那么电池的问题又在哪里?

  高速路上突然没电

  纯电动车被大货车追尾

  据大河报报道,9月30日,在介绍事故情况时,漯河市交通管理支队京珠高速交警大队民警仍惋惜不已。

  警方介绍,9月20日13时40分许,天下着小雨,杨某某驾驶豫A556**号重型仓栅式货车,由南向北行驶至京港澳高速公路(漯河段)上行786KM+850M处时,追尾撞上唐某某驾驶的豫AD372**号小型新能源汽车,造成两车不同程度损坏。

  

  

图片来源:大河报·大河客户端

  接警后,漯河市交通管理支队京珠高速交警大队民警快速赶到事发地点,勘查现场、固定证据、疏导交通,随后协助120医护人员一起抢救伤员。经医护人员现场确认,新能源汽车乘坐人李某当场死亡,另一乘坐人温某受轻伤被送往医院。

  经查,现场并无货车刹车痕迹,司机投案后称,事发当时因疲劳驾驶,没有注意到该超低速行驶的小汽车。据新能源汽车驾驶员唐某某说,其从驻马店上高速,当时车辆显示能行驶175公里,行驶到事发路段时,因电量不足加不上速,便由第二车道变道至第四车道,想到服务区充电,而后被货车追尾。

  

  

相关监控视频片段(来源:大河报·大河客户端)

  漯河高速交警提醒称,纯电动车出行前需合理规划自己的行程,注意电量使用情况,提前到服务区充电。

  但每经小编注意到,在新闻下方的评论区8万多条评论中,许多网友指出同一个问题——车辆既然显示能行驶175公里,撑到下个服务区本应轻而易举,为啥突然就“电量不足”了?

  

  

  

  当电动汽车的电量、续航里程与标注不符,就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比如不敢开车出远门,碰到堵车时心里发慌等。平心而论,类似本案这样,因车辆电量不足结果被大货车追尾的情况,实属罕见。

  而不久前网上曝出的“现代版马拉火车”事件,则令不少人在哭笑不得之余,对动力电池乃至新能源汽车本身产生更多质疑。

  板车开道,充电车陪跑?

  9月27日,一位ID为@路大通sprint 的网友发微博,讽刺宣称“燃油车能去的地方,ES8都能去”的蔚来,在近期的一次新疆行中,被发现真相——板车开道,加电车陪跑。而这一爆料,还得到了蔚来创始人兼CEO李斌的回应。

  

  每经小编梳理发现,9月14日,蔚来汽车官方微博曾发布一条有关蔚来ES8“新疆行”的动态,内容是:开着ES8去新疆,Day10,从哈密到乌鲁木齐,全程600KM,补能两次,再一次感受油车能去的地方我们都能去。

  该微博很快被删除,然而仍有不少网友注意到,配图中出现了一辆加电车。

  

  前述网友@路大通sprint 则发现,在蔚来App上,蔚来加电团队曾发布的一篇宣传文章配图中,竟有几辆用来运送充电车的板车。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路大通sprint

  该网友称,可能因为反响不好,(加电团队)旋即删除了文章;然而“还是舍不得码好的文字”,去掉了板车的照片又发了一次。

  于是,原本用来宣传ES8的各方面性能和优越的续航能力的“新疆行”,因为几次“删微博”、“删文章”,反倒成了ES8的“自黑之旅”。

  9月28日,蔚来创始人兼CEO李斌在蔚来App上发声,表示:“近几天有自媒体对蔚来提出了质疑和批评,有些描述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已经仔细研究事实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确保这些问题已经列入产品和体验的改进计划。当然有些观点和论据并不符合客观事实,我们会继续跟相关媒体进行沟通以消除误解。”

  行业警钟已敲响

  不论是“高速路突然没电”,还是“板车拉充电车”,都指向新能源汽车在续航上面临的困境,一方面可能是技术水平还不够,另一方面则是广受诟病的续航里程与电池容量的“虚标”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厂商对电池的质量标准不够严格,那么打折扣的将不仅是续航里程、电池容量——还有安全系数。

  今年国内汽车销量总体增速下滑,但新能源车市场却逆势上行,越发火热。据全国乘联会数据,今年1月~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0.7万辆和60.1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75.4%和88%。

  火爆销量的背后,新能源车安全事故近期正频频发生,给方兴未艾的行业敲响了一记警钟。

  8月31日,一辆力帆650EV在广州发生自燃;8月26日,安徽铜陵市一辆搭载沃特玛电池的纯电动公交车因电池故障起火;8月25日,一辆威马EX5电动车在其成都研究院自燃;5月份,一辆野马新能源汽车在充电时自燃……

  电动汽车起火的安全事故发生频率升高,有新能源车销量提高、更多车投入使用的因素,但更深层次的因素还是新能源车本身的安全质量问题。证券时报报道称,有业内专家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补贴政策的调整,使得整车生产企业过度强调提高电池能量密度,而对电池的安全性重视不足。

  2018年,国家对新能源乘用车执行新的补贴标准,续航里程在300km以下的纯电动车补贴金额下调,而300km以上续航的纯电动车补贴上升。

  补贴新政还规定,纯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不低于105Wh/kg,并强调“单车的补贴金额与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直接挂钩”。

  按照国家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图规划,2020年锂离子电池的单体能量密度目标为350Wh/kg,系统能量做到260Wh/kg。在补贴新政的引导下,新能源汽车开始追求高续航里程,这也就要求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但部分电池厂投机取巧,为了缩短开发周期,往往首选物理改进方案,埋下安全隐患。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新能源汽车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必然存在矛盾,三元材料的高镍化就意味着安全性能的降低。

  小编注意到,近期,主管司局已经启动了相关的车辆安全预警及重大安全事故调查机制。

  9月3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了《关于开展新能源客车安全隐患专项排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新能源客车生产企业开展安全隐患专项排查。

  9月25日,工信部又发布《关于开展新能源乘用车、载货汽车安全隐患专项排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新能源乘用车、载货汽车生产企业开展安全隐患专项排查工作,同样在2018年10月底前完成。

  当然,在整顿行业秩序的同时,新能源汽车向前发展的方向不会改变,对新能源车的发展监管也将与时俱进。

  9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在2018第二届全球未来出行大会上就表示,工信部将加快实施新能源汽车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并配合相关部门建立新能源汽车召回等制度,以加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安全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