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中纪委释放重大信号 和董经纬有关?

6月19日,中纪委网站发表头条文章,再提中共早期领导人、原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向蒋介石投诚这段历史,在国际媒体纷纷报道中共国安部副部长董经纬已向美国投诚的敏感时刻,中纪委的这篇文章尤为引人关注。

中共早期秘密特务组织特科负责人—顾顺章

6月19日,中纪委网站发表头条文章,再提一个中共历史上极为特殊的人物—顾顺章,文章4次强调”永不叛党“,并登出顾顺章投诚后中共紧急发出的”二二三号通知“。

顾顺章,本名顾凤鸣,上海宝山吴淞人,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中共秘密特务组织中共中央特科的负责人。

资料显示,顾顺章早年曾加入过青帮,1925年五卅运动中,顾顺章表现积极,之后进入上海市总工会工作并加入中共。

1926年,顾顺章和陈赓等人被中共派往苏联学习间谍技术。

顾顺章从苏联回国后,在中共八七会议上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任中央交通局局长,负责中共中央特科的组织和领导工作。

1928年6月在中共六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此后长期在上海与周恩来负责中共地下活动,身份极为特殊,可谓整个中共中央的安全“都是由他负责。”

1931年顾顺章被捕后投诚国民政府,供出大量中共核心机密,令当时上海等地的中共地下党机构几乎完全被摧毁,在武汉的中共联络机关人员被抓获处决,在南京狱中依然隐瞒身份的中共负责人恽代英和在香港的蔡和森均被处决。

就连周恩来本人都几乎被抓。

顾顺章的投诚和所提供的情报,对于中共造成了极为沉重的打击。

1931年5月21日,中共紧急发出第二二三号通知。

1931年6月,周恩来多次带人勒死顾家人及其亲友,在上海法界甘斯东路爱棠村11号及公共租界武定坊32号,新闸路斯文里70号等处共掘出尸体30余具,死况甚惨,震惊全国。

美媒报道中共国安副部长董经纬向美国投诚

美东时间6月17日,美国媒体红州博客(REDSTATE)发文称,该媒体已经知道在美国国防情报局(DIA)工作了几个月的中共投诚者名字,以及他在中国军队和政府的职位和向美国国防情报局提供的重大情报信息。

红州博客消息来源证实,投诚者就是中共国安部副部长董经纬,负责中共反间谍工作。于2月中旬,以看望女儿为由飞往美国。当抵达加利福尼亚后,董经纬与美国国防情报局官员取得了联系,并告诉了他们投诚计划和带来许多重大情报信息。随后董被美国国防情报局秘密监管。

根据红州博客消息来源称,事发后,中共外交部长王毅和外交部长杨洁篪要求美国遣返董经纬,但当时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还不知道董经纬投诚美国,因此称美国没有董经纬,并拒绝遣返。直到最近的三、四个星期以前,外界才知道美国有这位投诚者。

根据红州博客爆料,董经纬不仅掌握中共特种武器系统、中共军队在武汉病毒实验室的运作和中共病毒起源的详细信息,还包括中共政府在美国的资产和来源;他向美国国防情报局提供的情报属于”TB级数据”,他拥有关于情报界和政府官员及其令人震撼和摧毁性的情报。

中共党媒”辟谣“报道 没有照片视频

北京时间6月18日,中共多家党媒都登出一篇统一格式的报导,声称国安部有关负责人主持“反间谍”座谈会,疑似刻意为董经纬出逃“辟谣”。

但蹊跷的是,党媒转载的报导出现两个版本,其报导内容几乎完全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对座谈会主持人的表述。来自“央视新闻客户端”的版本称,“国家安全部有关负责人”主持了座谈会;而稍后来自中共中央政法委旗下自媒体“长安剑”的版本,则直接点名是“国家安全部副部长董经纬”主持座谈会。

最关键的是,上述两个版本都只有文字稿,没有现场照片或视频。

中共特科—中共情报工作机构的雏形

“中共特科”是上世纪30年代一个严格遵守周恩来指示——“不与党的地方组织发生联系,单独进行情报、兵运、保卫、暗杀等活动”的中共隐秘机构,受在上海的中共中央和中共北方局领导,利用各种方式搜索重要情报。

1928年11月14日,组织成立向忠发、周恩来、顾顺章组成的中共中央特别任务委员会(简称特委),下设中共特别行动科,并以学生时代的笔名“伍豪”为化名从事地下工作,工作包括情报收集、暗杀、安排工作人员渗透国民党党政部门等。

中央特科下设总务、情报、保卫、通讯四个科。一科负责设立机关、布置会场和营救安抚等工作,科长是洪杨生;二科负责搜集情报,科长是陈赓;三科也叫做红队,俗称“打狗队”,负责镇压叛徒特务,科长是顾顺章;四科负责无线电通讯,科长是李强。

顾顺章协助周恩来领导中央特科并兼任第三科(行动科)的负责人,三科负责暗杀活动。

公开资料显示,中央特科作为中共的第一个政治保卫和情报特工机构,在中共中央迁入苏区,特科取消后,在中央苏区成立了国家政治保卫局,延续了中共特科的职能。

中共在中国大陆夺得政权后,在公安部下属成立政治保卫局,在1980年代又成立国家安全部作为政治保卫和情报机构。中共特科也可视为中共的政治保卫和情报工作机构的最初模型。


了解 即时新闻 的更多信息

订阅后即可通过电子邮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