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游戏

男孩标准身高是怎样的?什么时候停止长高?

或许大家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在小学阶段通常女生会比男生长得更高,但是到了中学之后男生的身高就开始猛蹿了,其实这就是男女生身高发育的时间差异,男生一般都要到中学阶段才开始长个儿,他们一般最多长到二十一二岁就不会再长了。而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条件也是越来越好了,所以大家的平均海拔也都上升了,男生的平均身高都有173cm左右了,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有助于男生长高的呢?

宝宝“三岁看大”那些鲜为人知的秘密

我们常听大人们评价某个小孩时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岁上带来老来的性”,这可以充分说明一个人的性情在3岁之前就已大致形成。.那么这句话有什么科学依据呢?我们就来听听专家的解析吧。

范冰冰电影金主潜逃 崔永元“追杀”《手机2》定点爆料

范冰冰案终于落下帷幕,现在连范冰冰背后金主施建祥也被宣告破产,传已潜逃美国。前主持人崔永元表示,如果《手机2》继续上映,到时他一定会打爆内幕。有网民发现,范冰冰从热搜榜被消失。自媒体《小民之心》主持小民分析认为,大陆法条终归还是中共官方的文字游戏。

真的吗?光这一个网站就占全球网络流量15%

Netflix是网络流量大用户。根据研究公司Sandvine发布的“全球网络现象报告”,线上影音服务Netflix因为向超过1.25亿名用户提供串流影片服务,占全球网络流量的比重高达15%。

导致网速突然变慢的所有原因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法

网速突然变慢的原因:1.网卡绑定的协议太多上网速度慢,在局域网用户中很常见,原因是网卡绑定的协议太多。网卡上如果绑定了许多协议,当数据通过网卡时,计算机就要花费很多时间来确定这个数据使用哪种协议来传送,这时用户就会感觉上网慢。解决方法是:让一块网卡只运行PPPOE协议来连接ADSL,提供上网的外部连接,另一块网卡运行局域网的其他协议,从而各尽其职提高性能,这样客户端上网速度就会改善。

范冰冰案水很深 保下范冰冰是为保护更多人(图)

消失了四个月的中国影星范冰冰终于再度发声。星期三中国新华社发布消息称,税务部门已查清范冰冰及其工作室以欺骗手段逃漏税,将向她收取8.8亿人民币税款和罚金,如果税款缴清,将不追究其刑事责任,也就是说范冰冰不必坐牢。随后,范冰冰在微博发表道歉信表示,“没有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就没有范冰冰。。。辜负了国家的培养。。。未来将守法经营,传播正能量”。一场“范冰冰在哪里”的悬案虽然落幕,更多问题却浮上台面。如此巨大的资金量从何而来?谁是最大的受益者?当年影星刘晓庆因为逃税一千多万坐牢,范冰冰为何可以避免牢狱之灾?没有党国就真的没有范冰冰吗?因为逃漏税就被消失四个月,谁会是下一个范冰冰?

  

  嘉宾:自媒体《小民之心》主持小民;旅美资深媒体人凌沧洲

    小民:牢狱角度是保护,重罚角度是惩罚

  对于范冰冰案的处置结果到底是保护范冰冰还是惩罚范冰冰,自媒体《小民之心》主持小民认为,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如果从牢狱之灾的角度上考虑,刘晓庆当年1000多万税款就坐了牢,而现在范冰冰则是偷逃2个多亿却没有坐牢,罚钱就能了事。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是保护了范冰冰。但有逃税问题的肯定不止范冰冰一个人,现在却只把范冰冰拿出来(示众),所以这从某种意义上讲也算是针对范冰冰,惩罚范冰冰。

    小民:范冰冰案依旧缺乏细节,疑云重重

  对于有些人质疑这其实是个洗钱事件,而非偷漏税事件,小民表示,在多年前中国人还没有洗钱观念的时候就有过传闻说,大陆以外的集团在大陆拍电影洗钱,因为这种钱的来和去都很虚。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通过拍电影洗钱应该并不稀奇。关于范冰冰案的具体情况,官方提供的信息非常不完整。偷漏的2.5亿税应该是包括两大部分,一个是她在片酬上少纳的税,第二个是范冰冰名下的企业所少纳的税。从官方给的数字看,范冰冰只在一部影片的片酬上存在少纳税问题,主要问题还是出在其名下的企业。至于这些企业有多大规模,如何偷税,官方没有给详细说明。单就涉案金额来看,范冰冰偷税的数字确实很大,但在中国目前两极分化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作为这样高知名度的演员,这个数字其实并不令人特别意外。这种情况在中国应该是常态。范冰冰的不同之处在于她做人十分高调,用《环球时报》的话说,范冰冰不仅是演艺明星,也是最富有的娱乐大腕之一。这事的奇怪之处就在于,范冰冰做人那么高调,逃税规模那么大,逃税手法又——按照《环球时报》的话说——那么粗浅,为何以前税务机关没有去检查呢?拍摄一部电影,有投资方,也有拍摄方。如果从钱的角度考虑,演员只是当中很被动的一个角色。固然有些大腕有很高的价码,但最终是需要投资方来认可。如果范冰冰仅通过简单的阴阳合同来偷税漏税,这显然不是她一个人的责任。如果涉及洗钱,那背后应该有更重要的角色。

    小民:法条终归还是官方的文字游戏

  对于中共官方对不同偷税案例的不同判决,小民表示,其实这种情况在中国大家早已习以为常。同命不同价,同罪不同刑的例子不胜枚举,背后的原因当然和政治权力有关。当然,按照中国官方媒体的解释,刘晓庆年代的法律和现行法律有很大不同。刘晓庆那时候只要涉案就要受到刑事处罚,而现在,只要是初次涉案,就可以只接受行政处罚,不用坐牢。至于到底什么是初次涉案,那就取决于当局的解释了,那就是一种文字游戏了。另外,虽然这种说法能解释刘晓庆案件与范冰冰案件的不同,但也不能解释其他发生的类似案件。所以这个“初次涉案”的说法有很大的解释空间。比如,这两个多亿的漏税额,怎么会是初次?难道是一次就漏掉这么多?所以这完全取决于司法机关的说法。问题就在于,这些机关都不同独立的,都是政治权利的附庸。所以,用法条来解释这些案子,即便官方可以自圆其说,但绝对不足以服人。

    凌沧洲:范冰冰案水很深,“保范”是为保护更多人

  旅美资深媒体人凌沧洲表示,范冰冰逃税案毫无疑问是个中外关注的丑闻。他认为,4个多月来出了这么个结果,估计是个精心琢磨出来的结果。这个结果不仅保护了范冰冰,可能还保护了很多人。因为9月6号的《证券日报》上曾公布公布范冰冰三桩罪名,一个是逃税,一个是银行违规贷款,一个是腐败。而现在看新华社公布的国家税务总局的结论,后面两项罪名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正是后面这两项罪名可能卷入了很多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官方一方面要处理范冰冰这个“烫手山芋”,毕竟她有很高的知名度,国内外都很关注这个事件;而另一方面,这里边的水很深,不是普通民众可以想象到的。

    凌沧洲:事虽已平息,但堵不住悠悠之口

  凌沧洲认为,范冰冰这个事以现在这个结局告一段落,我觉得官方的心理应该是一直都想尽快平息这件事,不想让事情继续炒成热点。范冰冰把8亿交上去以后,肯定是官府收益。中国官方口号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还有一个口号是,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其实这些口号推敲推敲还是有问题的。比如“取之于民”,谁来取呢?当然是官府来取。这个“民”是公民还是屁民还是小民呢?我之前就提过,这是个割韭菜的时代,现在这把韭菜很肥沃,8个多亿。但是,普通民众的对这件事的印象会不会是“有钱能使鬼推磨”? 政府收到这8个亿,你也不知道它会用到哪里去。每年所谓人大两会财政部的财政收入报告,大家可以看到每年只有多少被用到教育和民生上?现在这事看上去是平息了,但难以堵住悠悠之口。这里面的疑点太多,水太深太浑。政府是捞到了8亿的好处,但就像政治学上所讲的“塔西陀效应”,一旦官府开始跟人民撒谎,那最终哪怕你说的真事,人民也不一定相信你了。这件事上官府玩弄文字游戏,疑点太多,经不起舆论的推敲。

    凌沧洲:范冰冰事件就是一部“官场现形记”,折射“怪现状”

  凌沧洲认为,这个道歉信也可看成是检讨书或悔过书,只是这个检讨和悔过没有像很多维权人士一样,被逼上电视认罪。但这也可以看成是她向党国低头俯首的姿态。范冰冰自称是“范爷”,所以党国就让她看看到底谁是真正的“爷”。这个道歉信里其实充满了陈词滥调,看上去像是贪官污吏入狱后向人民向党国忏悔的信,小学生作文水平。这里边也充满了党文化的“怪胎”,读着觉得荒唐可笑。什么叫做“我常为自己能在世界舞台上展示我国文化而自豪,并不遗余力为此冲锋”?这里边有什么好冲锋的?难道在瑞典闹事的那一家人或者在英国闹事的孔琳琳那样是冲锋?真是令人搞不清。还有“离不开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以及“没有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没有人民群众的爱护, 就没有范冰冰”。你范冰冰出生是你爹妈的功劳,没有“党妈”掺和的任何事。但从另一角度讲,范冰冰确实赶上了好政策。这个好政策就是从90年代之后,党国的整个文化思潮完全“复古”,开始向传统文化吸取“糟粕”,它需要辫子戏,需要奴才文化,需要宫廷恶斗。现在的《如懿传(电视剧)》和《延禧攻略(电视剧)》这些党国所推崇的或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行的这些宫廷内斗剧,这些就是党国好政策和好文化的代表。如果没有这些好文化,确实出不了范冰冰。有些专家说,范冰冰的成功是人们买票买出来的,这是笑话。中国哪有真正的市场经济?它一半是权贵经济,一半是市场经济。没有媒体的造势和合谋,就没有范冰冰。所以我觉得范冰冰的道歉信观众是不可能接受的,谁要你道歉?总之这一整个事就像是晚清的“怪现状”,是一场“官场现形记”。

个人崇拜升温习近平思想电视秀登场(图)

《新时代学习大会》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策划,在中共19大召开一周年之际推出。中国,晚饭时间,晚间新闻刚刚播完,黄金时段的电视观众们准备好开始观看真正的晚间娱乐节目。

电视上的一个问答秀节目开始了,主持人宣布:“让我们来听听习主席的讲话,理解习主席的思想”。这个节目的名字叫:新时代学习大会。

这里的“习”指的是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他逐步收紧了对整个国家的掌控。就在一年前,“习近平思想”写入了中国共产党党章。这样的情况已经很久没有发生过了。

“新时代学习大会”由湖南卫视播出。这个中国最受欢迎的娱乐频道以年青人为目标受众,也就是说这是要确保中国的新生和千禧一代都全部加入学习行列。

好玩吗?

节目分成两轮:问答和简短演讲,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习近平思想,其中包括回答习近平登上权利巅峰的个人经历。

《新时代学习大会》是中国电视理论节目《社会主义“有点潮”》第二季。主持人提问道:习主席15岁的时候,从北京被送到陕西梁家河插队。在那段时间,他对学习知识如饥似渴。有一次曾步行15公里去借书。这本书名是什么?

有人立刻抢答:《浮士德》。

“恭喜!回答正确。”主持人说完,台下响起观众掌声。

主持人接着念出了习近平在1990年代担任福建福州市委书记时写的一首诗,提问:“这首诗是纪念谁的?”

“焦裕禄”,又有人立刻回答。正确。这一次,参加问答节目的人立刻就想到了这位1960年代的中共干部楷模。习近平曾为他亲笔写诗赞颂。

“什么样的理论才算得上是伟大的理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提出了这个问题。他是节目特邀的专家。

这时另一个参赛者回答说:“伟大的理论一定是历史的理论、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在当代,科学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他完美的回答赢得了赞扬。

中国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中,红宝书《毛主席语录》人手一册。全国弥漫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之风。这个节目还播出被视为“金句”的习近平讲话或采访的片段,参赛者需要完成句子或者回答相关问题。

习近平在某次讲话中说:“马克思主义非常深刻,但是基本上能总结为一句话……”

有参赛者回答:“就是为了解放全人类”。

对节目参赛者来说,这个问答秀还是有些与众不同之处。节目结束后虽然没有奖品,但沉浸在有关习近平的知识之中,并充分展示自己的专长就是他们的收获。或许在组织者看来,观众应该也有奖品,那就是他们有机会牢记党的理论,提高对习近平思想的认识水平。

这个节目发出的信号非常显而易见:在中国的今天和当下,牢记党的理论、理解习近平思想,是通向成功,特别是在公共或政府领域通向成功之路的润滑剂。

中国“文革”期间的宣传画,钢铁工人手持红宝书,身上佩带毛主席像章。这表面上似乎是很原始很不着意掩饰的宣传手段,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与任何灌输过程当中的标准问答环节没有什么不同。这是喊口号、在电视上歌颂领导人等宣传手法的延伸,不过用上了游戏的形式,也清楚地显示习近平个人崇拜是如何运作的。

谁爱看?

《新时代学习大会》共有五集,包括的问题从习近平思想从哪里来、新思想新在哪、以及新思想要把中国带到哪里去。但是在节目首播四天后,也没有在中国的社交媒体微博引爆什么热议。

有人在微博上讥讽说:“这肯定会成为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

另外有人调侃道:“所有答错了的,都应该接受再教育,达到新时代的要求。”

节目自称这是中国首档推动习近平思想的电视理论节目。有一对不愿透露姓名的60岁左右的夫妻在看了这个节目后向BBC发表了这样的感想。

丈夫看了开场就忍不住笑出了声:“我看不下去。你看得出来,这些参赛选手都是特别安排的。他们都像在背诵课本一样。”

但妻子作为一个老党员却有不同的看法:“很沉闷却很有意义。现在年青人只学一些基本的政治知识。给他们灌输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很有必要。”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节目算是围绕习近平思想合情合理派生出来的行业。这个节目的嘉宾,来自习近平思想研究中心。这样的研究中心在2017年年底以来在中国各地出现,专门针对青年学生。

CET中国项目负责人莫大伟(David Moser)说:“毛时代之后,邓小平决定废除领导个人终身制,确立精英官僚的集体领导,并且用任期制加以限制。习近平颠覆了这一决定。自他掌权后,改革开放之前的那种个人崇拜有明显的回升。”

如今,有各种各样的工具,如应用程序APP、手机游戏和漫画等等,帮助领导人建立起个人崇拜。 这台电视问答秀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而已。

莫大伟说:“在中国媒体内,政治与娱乐是分开的,现在这种新的习近平崇拜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情况。”

有5个特征的人 可能是“抗癌体质” 占一个也不错 你占几个?

癌症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界的难题,真正能够治愈的癌症患者更是少之又少。所以癌症的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拥有什么特征的人不容易得癌症呢?有以下5个特征的人,恭喜你,你可能是“抗癌体质”,患癌几率比别人会小很多!占一个也不错,你占了几个。

美国考虑禁中国人去留学 崔天凯:若属实会很危险(图)

   据《中国日报》华盛顿10月4日报道 ,10月3日,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接受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早间新闻主持人英斯基普采访,就中美关系、中美贸易战、朝核、南海、中国影响力等问题回答了提问。主要内容如下:

如果只能为孩子做一件事 请和他一起阅读

亲子阅读益处良多。阅读可以让孩子接触并熟悉日常生活中不常用的词汇,还有助于孩子发展抽像思维能力。家长给孩子读书时,经常会给照片贴上标签、谈论书中的活动,同时教给孩子新词汇和概念。

全球四分之一成年人锻炼不足致疾病风险增加 来看看有你吗?

“全球约超过四分之一(约14亿)成年人缺乏锻炼!”这是世卫组织近期发布的一项研究数据。而锻炼不足将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痴呆症、肥胖症以及一些癌症的疾病风险增加。因此,研究建议各国政府维护并提供更多相关基础设施,以鼓励人们多步行或骑自行车出行,并积极参加体育和娱乐活动。

研究:每天看屏幕2小时损害大脑发育

每天看屏幕2小时损害大脑发育。(图片来源:Adobe stock)据每日电讯报报道,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发现,每天花超过2小时看电子屏幕的儿童,记忆力、语言能力和注意力都会更差。

中国式巨婴心态,到底有多可怕?(图)

最近朋友圈被“高铁三霸”刷屏了,真的太不要脸了吧,抢你座位不打招呼,呛你的合理要求,强词夺理撒泼耍赖。明明都是成年人,却像个没断奶的婴儿。他们喜欢顶着“我弱我有理,我穷我有理”的巨婴心态活着,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遇到困难,谁都得帮他,全世界都得为他让路。对于这种人,你就当做件好事,千万别惯着,千万要强硬,不然以后他会有报应的。

01

前段时间,上海街头出现了这样的一幕。

一位上了年纪的老阿姨在街上走着,后面一男子突然冲过来将她抱起,在空中狂甩。

老阿姨试图挣扎,男子则加大了力度,强行将她往地上按。

瘦弱的老阿姨被甩得站都站不稳,一个踉跄就摔倒在了地上。

她疲惫又无奈地坐在台阶上,男子却愈发来劲:

脱掉自己的上衣,用力地朝着老阿姨的头部抽打,甚至将衣服甩在了她脸上。

后来,周围来了一些保安,大家试图制止男子的疯狂举动。

可谁知,这名男子非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猖狂,还拿了别人的扫帚,要过来殴打老阿姨。

究竟是有什么不共戴天之仇,才能让他对一个瘦弱无力的老人下重手?

后来经过调查才得知,这名老阿姨,正是男子的母亲。

当天,男子向母亲索要2万块钱还银行贷款,但母亲说自己没钱。

男子便让她去向亲戚借,母亲不同意,他就直接动了手,对自己的母亲又是拖拽又是殴打。

这一幕看得人又心酸又毛骨悚然。

作家武志红曾在一本书种写道:

“中国人的集体心理年龄,没有超过1岁,还停留在口欲期。”

有太多的中国式巨婴,把啃老当作理所当然,心安理得地拒绝长大。

他们虽然生理年龄已经是成人,但心理年龄仍似婴儿般。

总是一味向父母、社会索取,永远以自我为中心,丝毫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

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像没断奶的婴儿一样撒泼、哭闹。

02

山东一位70多岁的阿婆,每天顶着酷暑奔走于街头,只为帮儿子找工作。

不会上网、没有人脉的阿婆,只能用最笨的方式:在街上找人搭话。

她希望能碰到某个好心的路人,可以帮自己的儿子重新走上社会。

阿婆的老伴已经去世,儿子在家啃老了二十多年。

平日里,两人就靠着每月3000元的退休金生活。

阿婆说,儿子之前也干过一段时间保安,但后来就不想干了,在家待着,一待就是20多年。

一个有手有脚的成年男人,每天窝在家里当蛀虫,吃饭、睡觉、打游戏。

还要从70多岁老母亲微薄的退休金里,搜刮钱财来为自己所用。

这样的巨婴现象,在中国实在是太过常见。

有48岁的海归硕士,回国后不肯工作,靠老母亲给的生活费苟活。

他母亲已经82岁了,还患有尿毒症,苦苦哀劝儿子出去工作,儿子却死活不肯。

有赴日留学5年的25岁青年,对前来接机的母亲连刺9刀,致其生命垂危。

原因仅仅因为他嫌弃母亲不能满足他的生活费需求,于是竟拔刀相向。

有16岁就成为博士的高材生,是别人眼中的天才,却在毕业前强迫父母在北京为自己买套房。

父母无力承担北京的房价,他却理直气壮地说:

“我是个博士生又有什么用,我连一套房子都没有,算什么博士。”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统计,在城市里,我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

有30%左右的成年人依靠父母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费。

刘墉曾感叹说:

“今天有多少孩子,既要美国的自由,又要中国的宠爱,没有美国孩子的主动,又失去了中国的孝道。”

都说百善孝为先,养儿为防老。

然而,有太多喜欢溺爱孩子的中国式家长,养出了遍地的中国式巨婴。

他们没有独立能力,喜欢坐享其成,喜欢一味索取,最后成为不折不扣的白眼狼。

03

中国式巨婴,把自己当成了宇宙的中心。

他们不仅认为父母应该对自己百依百顺,甚至认为整个世界都应该为他们服务。

他们的心态总是:

我弱我有理,别人帮我是天经地义。

2017年6月,武汉一位名牌大学女博士自己迟到,过了登机时间。

值机员建议她改签或退票,女博士却执意要乘坐这趟航班。

沟通无果后,女博士突然冲进柜台,朝着值机员的脸狠狠打了几巴掌。

并嚷嚷着:“我就迟到五分钟怎么了?”

可怜的值机员小姑娘,平日性格温柔乖巧,被无故扇了巴掌,泣不成声。

2018年1月,一批刚从军校毕业的兵哥哥,背着行囊坐上了高铁。

没想到,一群没有买到坐票的乘客开始怨声载道:

“当兵的为什么不给别人让个座?”

身边还有人附和着:“你以为当兵的会像电视剧中演的那样给你让座啊?好人没那么多!”

5分钟后,当高铁开始平稳运行,兵哥哥说:“我们都站起来,给没有座位的人让个座。”

于是,明明买了坐票的兵哥哥们,背着行囊站在高铁车厢里,给几位中国式巨婴让了座。

2018年1月,一名带着孩子的罗女士用身体强行挡住高铁车门,阻碍发车。

她声称要“等老公来”,让全车人等她们一家人。

在被工作人员阻拦、拒绝后,她像个三岁孩子一样无理取闹,使出了撒泼打滚的绝活。

巨婴们,你们真的以为普天之下皆你妈,谁都得惯着你啊?

知乎有这样一个问题:“脸皮厚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最高赞的网游@猫球讲了一个自己的经历。

在她回国在海关等安检时,有个大妈,二话不说就要插队。

本来看她年纪大,前面的小伙就忍了。

谁知道,大妈开始招呼:“来来来都到这边来。”一下起涌出来7、8个人站在她身后。

小伙子有些尴尬,也有些恼怒,说:“阿姨,这么多人,还是在后面排吧。”

但是这些大妈们一听就炸了。

“不是你刚才让我们排的吗?”

“我们赶飞机,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多担待一下啊小伙子。”

“你也有父母,你说他们着急赶飞机,是不是也希望有人让一下啊!”

这时有人发现,其实她们的飞机还早,但真的有正常排队的人,马上就赶不上飞机了。

这时候,这几个插队的人里,竟然有人说:“那你怎么不早点来机场呢?”

看到了吗,巨婴的脑回路就是如此奇怪:

“你帮我、让我都是应该的,让我帮你、让你,门都没有!”

所以他们占便宜占的如此理直气壮:

“你比我赚得多,你买单啊!”

“你在国外帮我带点东西怎么了嘛!亏我这么相信你!”

“你一个年轻人,不给我让座,还动不动尊敬老人?”

“你一个大人和孩子计较什么?”

……

他们就是觉得,这些都是小忙,小事。

一不占用你的精力,二不浪费你的时间,捎带手的事,你还不愿意,怎么这么冷血、不讲义气,没人味!

帮帮忙好吧,这世界上不是谁都是你妈。

人家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但是做人都是得有分寸的。

有句话说的好:

不要把别人的情分,当成你的福分,更不要把别人的客气,当成你可以厚脸皮的借口,麻烦别人的挡箭牌。

巨婴这个奇葩的群体,自私到了极致,不尊重规则,漠视他人的感受。

当这个社会被遍地的巨婴包围,想想该有多可怕?

04

每一个中国式巨婴的背后,都有一对过度溺爱的父母。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

“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了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了。”

在娇惯、宠爱、百依百顺中长大的孩子,习惯了享受和依赖,没有独立成长的能力。

他们不会对父母的付出有丝毫的感激,反而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当。

他们会认为自己半世的不如意,都是别人造成的。

《终身成长词典》词条《184:独立》中说:

物质上啃老、精神上未断奶,都是不独立的表现。

所以有个作家说,中国人的感情模式就是在找妈。

小时候被妈妈照顾,长大被老婆照顾;

本应成为家庭顶梁柱的男人,长大后却不知道如何给婚姻和家庭做有力的支撑;

同时,还错误地估计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贡献。

巨婴爸爸们,造成女人对孩子无条件付出,却没有得到爸爸的认可和协助,孤独感更强。

对孩子就更加孤注一掷地爱,借此转移丧偶式婚姻带来的失落感。

对孩子而言,悉心关照甚至越俎代庖使孩子没有机会自立。

女人觉得老公是“巨婴”,但她们却和老人联手把孩子变成又一批“巨婴”。

“巨婴”不断出现,周而复始,形成了死循环。

在娇惯、宠爱、百依百顺中长大的孩子,习惯了享受和依赖,没有独立成长的能力。

父母能做的,就是放手,让孩子独自承担他的人生。

那些事事代劳、从不教孩子独立的父母,才是最无知最残忍的。

网上看过这样一句话:

8岁时你没教他系鞋带,20岁时他的确学会了。

但20岁明明已经应该打工赚钱养自己了,他却只学会了系鞋带。

中国式巨婴,父母尚可容忍,而社会却没有那么仁慈。

中国式父母们,是时候放手了。

否则你替孩子走的路,最后都会成为他的坑。

那些从幼儿园就学奥数的孩子,长大后怎样了?(组图)

格赛尔选择了各方条件都非常相似的一对双胞胎。

他让哥哥在出生后的第48周开始学习爬楼梯。出生48周的哥哥才学会站立没多久,偶尔可以摇摇晃晃地走几步路。

格赛尔每天对哥哥进行15分钟的训练,在历经无数次的跌倒、哭闹、爬起的过程后,这个孩子终于在第6周的时候(既出生第54周)能够自己独立爬楼梯了。

格赛尔又让双胞胎中的弟弟在第52周的时候练习爬楼梯,这时候弟弟已经能很好的走路了,腿部肌肉也比哥哥刚开始练的时候更加发达。

结果,在同样的训练强度和内容下,弟弟只用了两周(即出生第54周)就能独立爬楼梯了,且比哥哥爬得更快更稳。

这对双胞胎,一个是从48周开始学习爬楼梯,另一个是从52周开始学习爬楼梯。但两个人却不谋而合地在 54 周学会爬楼梯。

一开始,格赛尔认为这只是个偶然现象。

为了验证结论的准确性,他找了上百对双生子,反复地做了上百个对比试验。结果,他发现不管双胞胎的人种、性别是怎样的,都不会影响这个实验的结果——

即孩子出生在 52 周左右的时候,学习爬楼梯的效果最好,只需花费很短的时间就能达训练效果。

29岁"宅男"心脏血管像豆腐渣

今年9月,29岁的小宋被查出心脏三大主血管两根完全堵塞,一根严重狭窄。医生说:小鲜肉一样的年纪,豆腐渣一样的血管!出现这种情况与小宋的生活方式密不可分:一天最多七八瓶饮料下肚;作息紊乱,有时候床上一躺24小时,看手机玩游戏……看完这个,“十一”你还敢宅在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