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直击香港“理大围城”事件:无国界医生去哪了(组图)

重磅广播/背弃人道救援?香港无国界医生的「沉默缺席争议」

21日,香港理工大学曾做为紧急医护站的空间,一名示威者在裡面休息。 图/法新社

「沉默可以杀人。」香港「理大围城」事件中,有义务医护人员遭港警拘捕,紧张情势几度令外界溷乱不安。过去数个月以来,有香港民众希望NGO组织能出面参与救援,其中舆论指向国际知名的「无国界医生」(MSF),期望这个长期以来获得港人大量捐款支持的组织,能适时介入伸出援手,然而MSF的反应却令支持者大感失望。

在理大冲突激烈的17日晚间,当时人在校园前线参与急救工作的医生文德麟(Darren
Mann),日前投书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刺胳针》(The
Lancet)表示,在警方「不排除实弹开火」的警告下,眼看情势可能失控,自己与一批医护人员评估决定先行撤返医院,以备可能发生的急救大事故;然而后面一批撤退、至少16名的急救员,却在离场时遭警方拘捕。

文德麟谴责港警反人道的行为,并表示自己曾在隔天(18日)清晨,联繫红十字会及MSF请求考虑介入,然而最终只有红十字会决定派员进入校园。当日,MSF也对外发表声明:认为经专业小组评估,「香港社会各界提供的医疗资源与救援能力都是充足的」,因此并未採取进一步的行动。

儘管无国界医生在声明中表达其决策的难处、也自知可能会招致香港民众失望,但声明发出后依然无法平息舆论的怒火,指责MSF「背弃人道救援的价值」、「拿香港人的钱却不帮香港人」,更接连引爆停捐潮;而后MSF也在19日二度声明澄清,绝无「阻止取消定期捐款」,争议批判的声浪中,直到今日都并未有更进一步的动作。

在示威游行中穿梭的医护志工,不只是为示威者治疗,在当中无论警察、亲中派团体受伤,医护人员也会给予协助。图为11日警方与示威者冲突中,医护人员上前关注受伤的人。
图/美联社

「我们无法确定,喊话发声能否总是救人性命,但我们知道,保持沉默绝对可以杀人。」——这是1999年MSF获颁诺贝尔和平奖时,时任MSF主席的奥宾斯基(James
Orbinski)在致词中如此说道。早在反送中抗争爆发以来,从6月份开始就陆续有香港捐款者向MSF提出质疑,无国界医生是不是应该出面表示意见?为何数个月以来都「毫无反应」?

在维持「中立」与保持「沉默」之间,作为国际人道救援组织又该如何拿捏?跨国机构的资源配置、身处在中国政治环境下的难处,又是如何影响这些NGO的决策?

17日香港理工大学外,警方表示,将12名自称医护人员但无法提出证明者拘捕。 图/立场新闻

16日,医护人员搀扶在理工大学的冲突中受伤的示威者。 图/路透社

图为8月3日,一群医护人员聚集讨论接下来的街头救援行动。 图/法新社

今日时事新闻网|最新的新闻时事–直击香港“理大围城”事件:无国界医生去哪了(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