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高院士国外期刊发文被质疑 但到底是谁卡住了数据?(图)

  • 新闻

被封杀的热文:妈妈在武汉隔离病房去世(图)

联系上倩倩是腊月二十九。当天上午10点,武汉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封了城。她很焦急,她母亲和父亲被隔离在不同的医院,母亲严重,父亲轻微。哥哥也确诊了,但医院不接收,自己在一个酒店房间隔离。她担心虚弱的妈妈在病房里缺少照料。 除夕夜里,我们又聊了一次,她的情绪明朗了…

高院士在微博上火了,一大堆带节奏的人说他无良,捂着数据不给上报,藏着掖着发文章。

我们先来看看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原文附在这里:

DOI: 10.1056/NEJMoa2001316

我总结一下关键点:

  1. 在新年之前,55%的病例有海鲜市场接触史,而新年之后只有8%。
  2. 人传人案例发生在十二月中旬。
  3. R0 < 2.2(SARS的R0约为3),即一个人平均传染2.2人。
  4. 初期400多份样本中15岁以下儿童感染数量为0
  5. 关于几个时间点,即”接触传染源到出现症状“、”出现症状到去医院就诊“、”就诊到确诊“这三个时间分布如图

高院士国外期刊发文被质疑 但到底是谁卡住了数据?(图)

通过数据能够确定的是潜伏期平均5.2天,从发病到就诊平均5天,发病到确诊平均9天,也就是说从接触到确诊收治,每个病人一开始需要15天的时间,如果算95%
percentile的话时间会更长。

6. 数据能够支撑14天观察隔离期的说法。

7. 现有数据(截止到1/22)认为,感染人数每隔7.2天会翻倍

绝大多数普通人缺乏逻辑训练是不争的事实,我们来盘一下:

Q:有谁知道这些数据?

A:国家及武汉、黄石市疾控中心(文末有写),武汉市(市长采访有提到)、湖北省政府及卫健委(按照流行病上报流程他们必然知道)、国务院(推测)。

Q:所以到底是谁卡住了数据?

A:武汉市无论如何不会卡,他们按流程向上汇报,决策权在上面,而武汉市对于此类问题只有执行决策这条路;CCDC不会卡,会卡的话这篇文章根本不会发出来;国务院现在在收集瞒报的证据,信息应该不会卡在这里。所以根源在于湖北省这一级,也与他们召开会议期间感染人数没有任何变化这一现象相符合,更与省长接受采访时的拙劣表现相符合。

最后加几句闲话:

高福院士是当年牛津的教授,百人计划04年被挖回来的角色,职称早就到头了,不需要顶刊来给自己脸上贴金;一个当选院士之后仍然亲自带队去埃博拉重灾区塞拉利昂实地考察的人,但凡知道埃博拉有多么凶猛的人绝不会质疑他的人品;CCDC在09年之后一系列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中的卓越表现(H5N1,MERS,H7N9,Ebola等等)让我无法相信他们会对发生在国内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上无动于衷。作为一个其他领域的科学工作者,我在这件事上站高院士和国家疾控中心。

公众号别瞎带节奏吃人血馒头。高福院士和钟南山、李兰娟院士等组成第二批高级别专家团进入武汉之后,才把人传人+医护人员感染的结论放出来。文章数据点截止于1月22日,数据分析+成稿距离发表也就不到一周,何来科研人员捂着数据???想发文章的话,为什么不12月就发?

NEJM平均拒稿率是95%,一般经过多次审核才能发出来。这次把文章用这么短的时间发出,也就相当于用NEJM的公信力来为我们的疾病控制来背书(简单介绍一下,《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是世界上影响力最高的医学期刊),相当于对全世界做一次有公信力的信息披露。我们国家的任何媒体在世界上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均不忍直视,本来这是一次非常好的公关机会,尤其是在WHO决定是否要将中国列入疫区的关键节点。现在这些公众号把所有矛头全部对准科学家们,这就像医闹把刀子对准医生一样——你们真的配吗???

具体最后谁在捂盖子,我等国务院的结论。我相信我文章里的判断没有错,责任就在省级单位。

今日时事新闻网|最新的新闻时事–高院士国外期刊发文被质疑 但到底是谁卡住了数据?(图)

逮捕在中国兼职哈佛顶级教授 美司法部强硬手段升级(图)

《纽约时报》称,美国当局对利伯的逮捕,预示着美国司法部开始采取更强硬的做法,铲除“盗窃”美国实验室研究成果的科学家。因为此前美国司法部的这一行动针对的都是在美国实验室工作的中国毕业生,但利伯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目标,是在一位美国学术系统中崛起并达到巅峰的美国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