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禁令”远非“虚惊一场”(图)

“中国留学生禁令”远非“虚惊一场”(图) 

白宫助理斯蒂芬·米勒(Stephen Miller)(图片来自:路透社)

英国《金融时报》(the Financial Times)10月2日的一则报道称,白宫顾问斯蒂芬·米勒(Stephen Miller)曾向总统特朗普建议停止向中国公民发放学生签证。包括美国驻华大使布兰斯塔德(Terry Branstad)在内的官员反对这项“过于严苛”的建议,而鹰派人物纳瓦罗(Peter Navarro)等人仍在推动采取更强硬的立场。最终,考虑到经济和外交影响,特朗普并没有采纳相关提议。

最终,所谓“中国留学生禁令”并没有出台,但这件事远非“虚惊一场”那么简单。

事实上,特朗普政府已经在政策上收紧中国学生的签证。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今年6月11日起,国务院相关新规生效,美国领事官员可以限制签证的有效期限,人工智能、航空、高科技制造等领域的部分中国留学生的签证期限被限定于一年之内。此外,得州理工大学发表公开信,称目前国会两党正共同考虑立法,针对参与中国、俄罗斯和伊朗人才计划的美国教研人员制定制裁政策;众议员鲁尼(Francis Rooney)提出《组织高等教育间谍及窃盗法》(SHEET Act),在声明中指责“中国利用美国大学开放的研究与开发环境窃取美国科技”;参议员克鲁兹(Ted Cruz)也在参议院提出了类似法案,允许联邦调查局(FBI)把外国人才视为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威胁。这些都说明,特朗普政府对于中国学生来美、美中人才与学术交流增加限制已经成为一种现实存在的氛围和趋势。

这种趋势给美国带来的影响还有数字的说明。根据国际教育协会(IIE)向《侨报》记者提供的数据,2016-2017学年,来美留学的中国学生达到35万以上,比上一年提高6.8%,但这还是10年以来的最低增幅。美国国土安全部今年7月的数据显示,在美国学习的国际学生中,30%来自中国;排名第二的印度只占国际学生总人数的19%。而且大约80%的中国学生在大学及以上的教育机构学习。显然,如果米勒向特朗普建议的“中国留学生禁令”成真,美国高校资金和整个美国经济都会受到极大损失。国际教育工作者协会(NAFSA)的研究表明,2016-2017学年,每7个国际学生将给美国就业市场带来3个岗位。

对于中国留学生群体或者潜在的中国来美学生而言,这样的趋势可能会让他们占美国国际学生群体的比例下降(目前还没有相关数据),也会使他们毕业后留在美国的比例变小。中国教育部官方数据表明,在美国学习的中国学生,毕业后留在美国的比例自2000年以来呈减少趋势,尤其是2010年以来,“回中国”的比例超过一半,2017年更是达到了8成左右。这样的变化,有中国经济实力增强给留学生带来吸引力的原因在,但美国对于中国留学生收紧的政策也是一个因素。

限制中国留学生受损的不仅仅是美国经济,还有美中关系整体。特朗普政府对于中国留学生的严格趋势和如今包括贸易战在内的美中关系紧张局势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亚洲问题专家、战略与国际中心(CSIS)高级研究员格林(Michael Green)对《侨报》记者坦率指出,学术交流是现在美中关系中最有希望的领域; 不管美国还是中国损害它都是愚蠢的。 美国政府为美国大学的敏感技术研究感到担心,可能需要限制在这个狭窄领域内的访问。 美国限制中国学生和学者的签证,同时美国学者也会更难获得前往中国的签证。 这样必然会使美中关系的贸易和安全议题变得更加困难。美中两国政府都应该努力保持学术交流,甚至扩大这种交流。

确实,我们曾经说过,限制留学生的政策,长远看对美中两国都没有好处。事实上,美国科技的发展与全球发展密不可分,尤其在人才争夺上,美国如果要保持科技上的领先,离不开对留学人才的吸引,这已经是普遍的共识。

更重要的,成千上万的留学生,其实是推动美中关系发展的最重要的民间力量。前些年,曾经有一个调查显示,留学之后,有超过60%的留美学生表示对美国的看法变得更加正面,同时,多数对中国的看法在留美后得到了改善。事实上也是,正是这些怀着对美中两国有美好感情的年轻人,成为推动美中关系向前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构建着美中关系的未来。要排斥或限制这股力量,付出的代价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