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毛泽东林彪恩怨始末

作者按:《这不是党史系列》是我最早写的历史系列。基本上也是见光死系列。补录于此。其中写毛泽东和林彪关系这篇是重中之重。我写历史的文章大家可仔细读三篇:剖析中共斗争史《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毛林恩怨始末》,剖析扭曲近代史的《糊涂的国耻:谁烧了圆明园》,剖析地方史、宗教史的《高原陆沉:藏传佛教探秘》。

三篇都是穷尽考据、耗尽心血的研究文章。都可算颠覆三观的历史。咬牙看完是一定有收获的。但是毛林关系这篇可能写得略为艰深,需要一定历史基础。但是不妨碍阅读。

2016-12-29二大爷

林彪在温都尔汗坠亡已经整整四十年。出于复杂的原因,关于林彪,这四十年仍然是迷雾漫天。一个战功盖世的军事天才,一个钦定的接班人,最后沦落到居然要乘机叛逃,这着实令人匪夷所思。这个标志着文革实质性破产的事件到底玄妙何在,它到底还有什么未被发现的意义,要说清楚这些,不能不细究毛泽东和林彪的关系。

一、井冈肇始

翻阅林彪的履历,可以毫不含糊的说,他是毛氏从井冈山时期开始的第一嫡系。林彪21岁从黄埔四期毕业后,经北伐和南昌起义,上井冈山后火箭般蹿升,24岁就当上军团长独当一面。与彭德怀、黄公略一起,成为红军三杰。能够从一堆人才中脱颖而出,固然有黄埔背景,见识过人的帮助,但最重要的,恐怕还是毛泽东不遗余力的栽培和提拔。

毛泽东当年初上井冈山,立足未稳,无以自恃,在党内和军内都亟需培植自己的人。林彪正是毛氏着力培养的第一嫡系。上井冈山前,林彪资历尚浅,跟留法派、留苏派都扯不上关系,背景简单,和朱德、王尔琢之类已经成名的人物比起来,实在是培养的好苗子。而林彪也没有辜负毛氏的慧眼,在几次反围剿的斗争中,表现突出,战功卓著,已经表现出名将的派头。

年轻时候的林彪涉世未深,恃才傲物,对于毛氏用心良苦的提拔和拉拢还不是很感冒,经常干出些让毛难堪的事情来。比如多次写信给中央,要求离开井冈山打游击。惹得毛氏大怒:你这个娃娃,懂什么!对于毛氏一生得意的“四渡赤水”之役,林彪也另有评价。他认为“尽走弓背路”,这样下去会把部队拖垮。所以,在会理地区休整时,他向中央写信,公然要求剥夺毛氏的指挥权:“毛、朱、周随军主持大计,请彭德怀任前敌指挥,迅速北进与四方面军汇合。”对此,毛氏当时虽未发作,但此后一直牢记在心,认为这封信是彭德怀鼓动起来的,在庐山会议上就此大做文章,这个后面会详说。红军长征到了陕北之后,林彪不堪在毛氏的羽翼之下无所作为,一心想到陕南去打游击,为此甚至多次抗命不遵。毛泽东为此盛怒不已,批评林彪“红一军团不是你林彪的私家兵”,更把林彪调往新成立红军大学任校长。

事实上,尽管这个时期的林彪屡逆龙鳞,但是毛泽东正值上升期,加上对林彪性格的了解,并没有改变林彪在其心目中第一门生的地位。如红军大学校长的职位,实际上颇有学孙文任命蒋中正为黄埔军校校长的意味,红军大学的学员,建国后混得最差的也是中将——作为校长的林彪,掌握的可不是一般的资源。

当然,林彪和毛氏关系牢不可破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林彪的堂兄林育英(即张浩)。1935年,林育英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从苏联回国,与毛泽东配合默契,假传共产国际圣旨,为毛最终度过张国焘的分裂危机、确立中共领导核心地位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林育英因病去世时,毛氏亲自为其抬棺。抗战初期,八路军只有区区3个师的编制,林家兄弟就居其二,林彪任115师师长,林育英任129师政委,从中可以看出,林家两兄弟对于毛氏的重要性。

卢沟桥事变后,毛氏立即把林彪这只猛虎放归山林,林的115师旋即在平型关建功,大壮共军声威。但是林彪乐极生悲,路过阎锡山防区时被阎部队误伤,从此落下一生都未治愈的病根。对于林彪的受伤,毛氏大为紧张,为了不至于让自己的王牌再冒任何危险,毛氏将林彪送入苏联,一去五年。直到延安整风才回来。

延安整风,本质和文革无二,可谓我党历史第一次长时间、大面积的党内清洗。毛氏打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大旗,以历史审查、上纲上线、连坐株连等手段,开创了以群众运动之名运动群众的先河,彻底肃清了党内残留的反对势力,竖起了“毛泽东思想”的大旗,最高领袖的威权再无人能够动摇。延安整风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为其后旷世浩劫文化大革命埋下了的种子。在这次整风中,出力最大的刘少奇、康生、彭真等人迅速蹿红。林彪则受到特殊的保护,在长达四年的清洗运动中,基本超然世外,备受呵护。运动一结束,林彪就被派往重庆参加国共和谈。

二、旷世功勋

毛氏在八年抗战中,明里喊口号,暗里练精兵,当蒋介石用血本换来对日胜利时,共军已长成大树,不可小视。但此时的毛氏还不具备全面叫板的实力,谁能抢到日本人留下的东三省这块大肥肉,成了决定国共双方力量消长的关键。日本一投降,1945年10月,毛氏迅速调集全党精英,让林彪拉起十几万人的队伍跑步进入东北。

日本人在东北苦心经营十余年,工业基础已初具规模,再加上关东军百万人马遗留的武器装备,东三省的重要性大家都心知肚明。和毛氏的当机立断不同,蒋中正未能摸清苏联人的意图,天真的寄希望于缔结新的中苏条约,顺利接收东北。等到发现斯大林真实的目的是拖延时间,等待中共入主后,才慌忙不迭的调兵遣将,但是先机已失,断难再来。解放军在苏联人的帮助下,进入东北后直接收编了部分关东军精锐以及日本人遗留的大批武器,迅速抢占了大量战略要地。日本外务省调查局局长加藤松平曾经在1948年9月28日对外公布关东军调查数据,日本前关东军官兵及家属,共有14万人投降后被解放军收编,其中起码有6万名日军直接为解放军服务,做技术和战术指导,也有直接作为雇佣军同国军交战的。所以解放军一入东北,就积累起足以匹敌国军的巨大资本。再加上林彪出关,如蛟龙入海,得云致雨。

林彪入东北,犹如韩信平齐国。都是靠偏师而定全局。初入东北,东北局书记彭真因为和林彪不和,令得毛氏痛下决心,调高岗辅助林彪,林彪集东北的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有了大展拳脚的空间,在军事上的天才开始爆发出耀眼的光芒。

经过初期在强攻四平的短暂失利,林彪通过“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作战,歼灭大批国军,肃清了中小城市的国军力量,在一年内就将东北军扩展至50余万,此消彼长,解放军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反超国军。1947年5月后,林彪率军转入反攻,连续发动秋季、冬季攻势,将国军压缩于长春、沈阳、锦州等几处互相不能联系的孤立地内,东北解放区面积扩大到全东北的97%。到1948年8月,距离林彪入东北不到3年时间,迫使国军三换主帅,通过吐故纳新、招降纳叛,林彪麾下的东北军已经如魔术般的扩展至103万之巨,论装备、论战斗力,都已无可匹敌,成为共军席卷天下的强力资本。1948年11月,林彪发动辽沈战役,全歼国军关外力量,国共内战形势开始逆转。

林彪主政东北期间,尽管大部分时候都遵毛氏的旨意,但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名将派头也不小,比起红军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1945年11月,毛氏要林彪在锦州地区与国民党军队决战,而林彪的意见完全相反,放弃锦州,避免决战,电报来往,毫不让步。毛氏拗不过林彪,被迫同意。1946年4月,四平攻坚战进展不顺,毛氏头脑发热,电令林彪死守,号称“要把四平变成东方马德里”。而林彪守到五月,即先斩后奏地放弃了四平,并在电文中毫不讳言的说“请主席头脑清醒考虑之”。这种以下犯上的话,放在建国后,必死无疑。在内战的关键时刻,毛氏最终采纳了正确的意见。这和他建国后的睚眦必报是有天渊之别的。

1949年3月,林彪率领改称第四野战军百万雄师入关南下。一路望风披靡,势如破竹,过长江,取武汉,迫降程潜,围歼白崇禧,解放大西南,直达海南岛。成立中南军区司令部,共军空军亦脱胎于林彪麾下的14兵团。当此之时,林彪下辖六大军区,统军超过150万,从北到南,席卷宇内,威振四海,论军功,共军将领实无过其右者。韩信之功,莫过如此。

三、朝鲜辞将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是每一个新王朝开始都不会缺少的剧目。天天读历史的毛氏当然对此很熟悉,所以,建国伊始,他就开始杯酒释兵权。将领们在党和政府之中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名分,自然也就对国家事务不享有发言权。1952年毛将各大区的书记调进中央,各大行政区不久之后也被废除,加强了中央集权。林彪的四野最为凶悍,自然难逃削藩。毛氏以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职务,明升暗降,解除了林彪实际的兵权。

天钧丨今日时事新闻–毛泽东林彪恩怨始末


了解 即时新闻 的更多信息

订阅后即可通过电子邮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