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被国标组织封杀 成了陷入重围的独狼(图)

美国对于华为的“封杀”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可能所有人的预期,不仅是美国企业,与美国技术关联的企业,AMD、ARM、Google、Intel、高通等等都暂停与华为合作,乃至是举足轻重的行业标准组织,也对华为下手了。

  近日,很多PCI-SIG组织的成员都收到一封来自PCl-SIG执行董事关于“封杀华为”的邮件,邮件要求停止组织对华为的一切支持,并拒绝华为参与任何组织内活动,言辞激烈,让人不适。邮件的大体内容是——

  

华为被国标组织封杀 成了陷入重围的独狼(图)
 

  『亲爱的PCI-SIG会员,很多人都知道,华为近期被美国政府列入禁运公司名单,这需要PCI-SIG采取一系列行动来配合。经与董事会协商,我们已经暂停了华为的会员资格,直到此事得到解决。

  按照规定,华为员工及其关联公司将无法访问PCl-SIG及相关的网站,无法获得任何材料及知识的支持。此外,华为的员工不允许参加PCI-SIG活动或参加PCI-SIG工作组。

  我们要求我们的成员对此保持警惕,确保成员之间PCI-SIG相关的电子邮件或通信要把华为排除在外,请注意删除邮件地址列表中的华为参与者。如果你发现任何华为试图参加PCI-SIG活动,请尽快反馈给我们,以便于采取制止行动。』

  也许大家会好奇,什么是PCI-SIG呢?它的封杀对华为有什么影响?PCI-SIG全称是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Special Interest Group(外围部件互连专业组),是1991年Intel
公司联合了IBM、Compaq、AST、HP、DEC 等100
多家公司成立的行业组织,该组织拥有并管理着开放式行业标准——PCI规范。随着行业的I/O需求的发展,该组织负责定义和实现新的行业标准I/O(输入/输出)规范。目前,全球共有900多家业界领先公司成为了PCI-SIG成员,包括此前的华为。此次封杀,不仅会对华为手机造成影响,更会波及平板机、笔记本。

  除PCI-SIG以外,微电子行业领导标准机构JEDEC(固态技术协会)也已经暂时取消了华为子公司海思半导体参加JEDEC活动的资格,除非美国取消禁令。
查询JEDEC官方网站会员名单发现,海思确实已经消失了,华为虽然还在,但可能也只是时间问题。

  主导存储卡标准的SDA(SD协会)也在其会员名单中删除了华为,有分析师认为这意味着华为未来的手机可能无法继续使用microSD卡,甚至可能覆盖笔记本。
虽然华为推出了自己的NM存储卡标准,但目前仅限少数旗舰机型支持,相关产品并未普及开来。

  总而言之,这些组织对华为的封杀,不仅会对华为手机造成影响,更会波及平板机、笔记本。

  那这些组织对华为的封杀,会对华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首先有评论认为,这对华为而言是至关生死的,至少也是伤筋动骨的,因为“协会是所有主要企业开会的地方,可以没有华为,但华为离开了协会啥也不是。
要么服软,要么关门。 ”

  就现在的状况而言,要华为服软是不可能的,那难道真的面临关门吗?

  事实上,情况并没有那么糟糕,这些标准化组织只是负责标准的推动和制定,标准制定出来后都是公开的,各个企业自行兼容就好了。而且这些标准化组织并不负责认证,华为不参与标准制定,不代表不能参考标准执行

  所以,就目前而言,这些标准化组织的封杀对华为并没有太实质的影响,这跟零部件的禁运不太一样,零部件是实实在在的,买不到就是买不到,但标准是虚的,是全公开的,谁想遵循这些标准都行,从本质上说,这些标准化组织肯定是希望参与的企业越多越好,这样影响力才大,小范围玩的标准都没有前途。

  那是不是意味着对华为毫无影响呢?不是,而且影响非常大,非常深远。华为被这些标准化组织排除在外,这意味着华为没办法去影响新标准的制定了。这有什么问题呢?

  问题在于,一家公司能力再强,也不可能自己形成一整个产业链,每家企业的产品都只能是产业链中的一环,你的产品要卖得好,就需要跟产业链衔接得好。举个例子,你生产了一台手机,各项功能都非常强大,但就是手机的通信模组跟运营商通信基站的规范不一样、接口打不通,手机连不上网,这样的手机会有谁买呢?

  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技术发展路径,而产品是根据新技术演变而来的,我们常说“一流企业卖标准”,意思就是好的企业都会去试图将自己的规范变成大家公认的标准,大家都愿意采用你的标准,愿意跟你的标准对接,这样你就推进自家产品生产和演进的时候就事半功倍了。

  所以,对手封杀华为的意图就是让华为逐渐失去对产业的影响力,让它卖不成标准,只能遵循别人的标准,而别人家的标准肯定与华为自身的技术演进路径大不相同,这样会给华为造成很大的麻烦,逐渐也就丧失了竞争力。

今日时事新闻网|最新的新闻时事–华为被国标组织封杀 成了陷入重围的独狼(图)


了解 即时新闻 的更多信息

订阅后即可通过电子邮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