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千年一遇”的热浪因何而起?

今年夏天,一场“千年一遇”的热浪席卷了北美地区。

有部分民众家中塑胶墙板受高温炙烤变形,还有电线在高温下熔化损毁,导致电车暂停运行。

然而,连续打破纪录的高温所带来的后果远不止于此。

高温干燥天气不仅导致山火频发,多地还报告了数百起与高温相关的猝死事件。仅上周内,美国俄勒冈州就有107人死于炎热导致的各类病症。

热浪仍没有按下“暂停键”的意思。

目前,美国国家气象局已发布新一轮高温预警,预计美国西部的高温天气仍将持续,并在本周末(当地时间7月10日至11日)达到顶峰。

不少气象学家将本次热浪与气候变化联系起来,相关的量化研究也正在进行之中。

其实,气候变化早已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然而,一旦极端天气来袭,人类似乎总是准备不足。面对气候变化,人类究竟能做什么?该做什么?

一股“千年一遇”的热浪

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是一座港口城市,夏季气温平均保持在16℃到23℃之间,气候凉爽舒适。

然而,滚滚来袭的热浪,打了西雅图市居民一个“措手不及”。

近期,西雅图连续打破其历史最高气温纪录。根据西雅图国家气象局数据,当地时间6月29日,西雅图气温又创新高,升至42.2℃(108华氏度)。

恼人的高温只是一方面,缺少降温神器——空调,才更头疼。

据《西雅图时报》报道,在全美前25个大城市中,西雅图是空调使用率最低的城市,仅有不到一半的西雅图住户安装了空调。

雨辰说,西雅图夏日天气清爽,很少用到空调,因此没有多少住户会特意安装。

没有空调,部分民众只能选择简单的物理降温。“西雅图最热的时候,触手可及的一切都比我本身的体温高,连周围空气也是热的,几乎每隔一小时就要冲凉,否则真的非常难受,最多的一次,一天洗了八次澡。”雨辰说。

美国俄勒冈州也是本次热浪侵袭的“重灾区”。

当地时间6月25日至28日期间,俄勒冈州多地气温上升至37.8℃(100华氏度)以上,波特兰更是连续三天打破其最高气温纪录。俄勒冈州还有部分房屋的塑胶材质墙壁因高温变形。

北美地区除美国外,加拿大也没有逃脱热浪侵袭。

据《纽约时报》报道,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利顿村的气温一度逼近50℃,有民众在阳台上直接借助高温炒起了鸡蛋。

多家美媒称此次热浪“千年一遇”(once-in-a-millennium)。

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报道,这股炙烤着北美地区的高温更是达到了该地区民众从未经历过的强度。

热浪的威力不止于此,它还让部分北极圈国家“中了招”。

当地时间7月3日至4日,北欧多国受到热浪影响,多地气温接近历史最高纪录。

据芬兰通讯社报道,当地时间7月4日,位于芬兰北部拉普兰地区的凯沃气温高达33.6℃,是自1914年测得34.7℃以来的最高气温纪录。

挪威气象研究所数据显示,靠近北极圈的萨尔特达尔气温为34℃,是挪威今年测量到的最高温度,仅比挪威历史最高气温低1.6℃。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地球、大气和环境学院气象学教授Michael
Reeder认为,发生在北欧地区的热浪与侵袭北美地区的热浪存在相关性。

世界气象组织称“热穹顶”成高温主因

罕见高温热浪因何形成,世界气象组织(WMO)给出了解释——“热穹顶”(heat dome)。

当地时间6月29日,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克莱尔·努利斯表示,此次热浪是由“大气阻塞模式”引起的,“大气阻塞模式”导致两侧的低压形成一个“热穹顶”,就像压力锅一样,将高温都集中在一个特定区域。

此次“热穹顶”现象又与以往不同。《经济学人》指出,目前在美国西北部上空出现的“热穹顶”,无论是在高温强度上,还是持续时间上都显得极不寻常。自20世纪30年代那股引发北美沙尘暴的热浪以来,这种连续破纪录的高温天气从未出现过。

这股热浪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加拿大环境与气候变化高级气候学家David
Phillips表示,影响热浪形成的“热穹顶”在向东移动的过程中正在减弱,但仍足以使加拿大艾伯塔省到马尼托巴省的气温创下新纪录。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说法,造成“热穹顶”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2020年冬季,太平洋东西部出现了显著的温度差异,而造成这种温度差异的水流运动或与全球变暖有关。

据《纽约时报》报道,当地时间7月7日,荷兰皇家气象研究所(Royal Netherlands Meteorological
Institute)指出,如果没有全球变暖,那么此次炙烤北美地区的热浪不会发生。

层层归因后,罕见高温天气的起因又朝着气候变化的方向指去。

得克萨斯理工大学气候科学中心主任Katharine
Hayhoe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夏季出现热浪本是正常的天气现象,但气候变化正在加剧热浪的形成,并使其影响变得更加严重。

Katharine
Hayhoe打了个比方。她说,气候变化“正在给我们的天气掷骰子”,无论民众身处何处,总有机会掷出“双六”——热浪、干旱、风暴、洪水或野火。随着地球气候变暖,几十年光阴过去,气候变化偷偷修改了骰子上的数字,导致人类掷出“双六”的次数越来越多,甚至掷出了“双七”,这就导致前所未有的事件开始出现,热浪强度更高,持续时间也更长;干旱状况越来越严重;暴雨也愈加频繁;飓风、台风和旋风越来越大。

目前正在研究气候变化与高温天气间的具体量化关系,华盛顿大学健康与全球环境中心教授Kristie L.
Ebi向新京报记者介绍道,眼下科学家正在进行一项快速检测与归因研究,以确定气候变化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了热浪的强度。

高温导致多地出现猝死事件

极端高温天气带来的直观影响,便是炎热难耐的高温

酷暑环境下,许多家庭、企业纷纷打开空调制冷。然而,这就进一步导致电力系统出现高峰需求。

当地时间6月29日,华盛顿州能源公司Avista表示,高温压力已经对电力系统产生了影响,因此他们不得不采取“保护性措施”,暂时主动关闭某些住户的电源,防止出现长期、大范围停电的情况。

极端高温的潜在影响,更不容忽视,因为它甚至能夺去民众的生命。

极端高温或影响人体健康。当地时间7月6日,据《福布斯》杂志报道,截至目前,美国俄勒冈州至少有107人死于此次高温,华盛顿州则有约30人的死亡与高温相关。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是目前死亡人数最多的地区,根据当地时间6月30日的官方报道,五天时间里,该省共有486人突然和意外死亡,正在研究死亡事件和高温之间的关联。

极端高温或使人体机能紊乱,Kristie L.
Ebi解释道,如果人体的出汗机制或其他机制功能不足,更高的环境温度会提高人体的核心体温。然而,人体的细胞与器官功能只在一个相对狭窄的温度范围内才最有效,因此较高的核心体温会影响人体器官功能,导致出现由心血管、呼吸系统等其他疾病造成的死亡。

除直接影响人类生活外,高温还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首当其冲,便是农作物的生长。

据《纽约时报》报道,华盛顿州是美国最高产的农业大州之一,但在极端高温下,不少农作物被晒伤、枯萎,导致作物产量降低。另外,即便作物存活,其经济价值也大打折扣。

高温天气还使美国西部的干旱状况进一步恶化。根据美国干旱监测机构数据,目前,美国西部地区已有近90%的范围处于干旱状态。

Katharine
Hayhoe指出,干旱和高温往往相互促进,温度越高,该区域上空的“热穹顶”或高压系统就越强。这种高压系统抑制了有助于降雨的对流,并使风暴系统远离该区域,该地区就会变得更加干燥。由此,干燥和高温形成了“恶性循环”。

高温辅以干旱进而导致水资源出现短缺。据美国广播公司(ABC)报道,加利福尼亚州有超过1500个水库的水位线较往年同期低了50%。今年6月,美国西部还有多地宣布进入缺水紧急状态。

Christopher
Wolff是一名水文学家,他目前居住在美国西部科罗拉多州韦尔市。他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热浪、干旱以及气候变化正在改变水的可用性。“尽管我所在的地方还没有出现用水短缺,但从长期来看,如果不改变现状,我们可能会在用水方面面临一场灾难。”

另外,近期山火事件频发,也与高温、干燥天气相关。据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野火服务机构统计,截至当地时间7月3日,热浪已经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引发176起野火。华盛顿州和俄勒冈州也经历了严重的野火火灾。

专家建议政府建立热浪预警系统

热浪来袭,民众和政府都开始寻找阴凉避暑的空间。

热浪天气难“硬扛”,不少当地民众前往咖啡厅或商场蹭空调。54岁的Rex
Ricks住在俄勒冈州梅德福,他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尽管住所中配备空调,但制冷效果并不好。他曾一连4天躲到商场里面避暑,一待就是6个小时。“我躲在商场的食品区,每天一边吃东西一边玩手机来打发时间。”

部分地方政府还在体育场馆等有空调的地方设立了专门的制冷中心(cooling
stations),给民众提供工作、饮水和睡觉的空间。部分地区还在公共泳池取消了防疫限制措施。

这些只是临时应对措施,从长期来看,政府也可从改善城市环境、更新基础设施等方面做出预防措施。

Katharine
Hayhoe表示,由于城市热岛效应(UHI),城市通常比周边的农村地区更为温暖,气候变化正使热浪发生得更加频繁,影响更加严重。对此,城市可以通过植树、建造绿色屋顶,扩大城市反射表面等方法,积极缓解热岛效应。起码当热浪来临时,天气不会过于炎热。

改善基础设施也能有效应对高温。《经济学人》指出,现有建筑可以通过将墙壁和屋顶涂成白色或添加白色材料,减少城市的热量积聚。建筑规范应确保新建住宅和办公室条件能够有效抵御极端高温。

“地方和州政府还可以创建热浪早期预警系统和应对系统。”Kristie L.
Ebi补充道,这样民众可以对热浪等其他极端天气事件提前做好风险管理。

事实上,只有在极端天气发生后,民众才能应对,而想减少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还须从源头做起。

根据《经济学人》数据,目前全球气温已经比工业化前水平至少高出1℃。当地时间4月22日,多国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明确提出了碳减排的目标。路透社指出,世界各国领导人的目标是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的范围内。科学家表示,这一临界值可以防止气候变化带来最严重的影响。

被问及人类应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以实现与自然共处,Katharine
Hayhoe指出,借用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科技助理、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约翰·霍尔德伦的一句话,“面对气候变化,我们只有三种选择:缓解、适应和承受其带来的痛苦。重点在于三种选择怎样组合,我们做的缓解越多,需要适应的就越少,遭受的苦难也就越少。”

天钧丨今日时事新闻–“千年一遇”的热浪因何而起?


了解 即时新闻 的更多信息

订阅后即可通过电子邮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