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中国人为什么吃不上好药:“你还能比老祖宗聪明?”

中国人为什么吃不上好药:“你还能比老祖宗聪明?”

北京博爱堂中医医院 美联社图片

      
欢迎收听自由亚洲电台,这里是《中国最钱线》,我是子朝。本期是“中国人为什么吃不上好药”这个系列的最后一期,我们这期就来讲讲中国人不仅很容易吃到,据说还非常好的一种药——中国传统医药。

       “你还能比老祖宗聪明?”

     
 
新冠疫情主导中国人的生活已经第三个年头了,到现在依然没有任何要停止的迹象,虽然世界上其他大多数地方已经将其视为类似流感的普通季节性传染病。但凡出现一波新的疫情,中国官媒上便会推出各种各样的“预防新冠中药包”,各地内容大同小异,无非是连翘、鱼腥草、金银花之类用来处理日常风寒的“常见中草药”。许多被隔离在家的百姓,被社区防疫人员盯着按时按量喝下这一碗碗苦药汤。当然了,大部分时候大家不用这么麻烦,只需要服用这几年绝对的第一网红药“莲花清瘟胶囊”。这款由“国士无双”钟南山院士亲自带货的神药,不仅在中国创造空前的销量奇迹,还被驻各国的中国使领馆拿去给海外华人发放“抗疫爱心包”,最近又在香港大规模派送。甚至很多国家还有不少人做起了代购生意,虽然这一药物在很多国家都没有得到许可,新加坡政府甚至专门发文强调不能将此药用作新冠治疗,但仍然受到全球华人热烈追捧。

     
按照中国媒体的说法,连花清瘟胶囊的“抗新冠疗效”那可不一般。什么德尔塔变种、奥密克戎变种都不在话下,能防感染防重症,还能治好新冠,还毫无副作用。比起被频繁变异的病毒弄得左支右拙的各类疫苗,或是适用人群和病征都有诸多限制、很多还在实验阶段的治疗药物,这款“得来毫不费工夫”的神药实在是能满足中国人一直以来对“包治百病”的神药的渴望。虽然这款药内容无非是一些按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可以“清热解毒”的草药,其正式说明书也只说它可以“缓解新冠肺炎引起的头痛、发热、鼻塞等症状”而已。尽管新冠爆发两年来,中国各地的研究机构出炉了不少关于“连花清瘟胶囊对新冠病毒有效”的实验成果,却一直都只是一些没什么说服力的“体外实验”,离一般现代医学药物所需要的药代动力分析、三期临床实验、双盲验证等,差得实在太远了。不过这倒丝毫不妨碍中国人在党媒的带动下,相信除了中国特色的“监狱式防疫”,中国还依靠神奇的中医中药成功抗击了新冠疫情——毕竟自从2021年以后,在官方口径里中国就没有因为新冠肺炎死过人——不过这就让人很奇怪为什么中国政府和中国人却怕它怕得要死。

      
中国人对中国传统医药的信任,可以说是一种文化,当然我更愿意称之为信仰。我这里不是科普频道,不打算细讲什么循证医学、安慰剂效应、双盲实验等。我这里只指出一点:所谓“中医”的提法并不准确,其英文名称就露了底牌——“中国传统医学”。而所谓的“西医”,其实就是目前通行的现代医学,建立在解剖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一系列学科之上,与中世纪那些相信什么“体液平衡”一言不合就放血的“真
老西医”有着本质差别。这种强调民族属性的前缀,本身就是一个世纪前的中国人出于民族沙文主义情绪,把自己的落后美化为文化差异,搞出所谓的“中西医对立”。百年前现代医学诊疗手段依然相当有限,从一般患者的视角也许还能当它们是“二峰并立”,但在经过了一个世纪的科技飞速发展后,对“传统”的崇尚,越来越多地变成了一种心理疗法。

      
现代医学尽管经历了飞速发展,但像一切科学一样必然有其尚不了解或暂时无法实现的东西,更不要说要应对类似于新冠肺炎这样突然出现的新病症了。而且科学规律是从大量样本中得出的统计学结果,并不能完美解释各种个案情况。这就是各类传统医学、替代疗法在现代仍能占有一席之地的原因,类似于为什么现代人依然需要宗教信仰。即使在西方国家,各类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替代疗法如草药、香薰、足底按摩之类也是庞大的产业。

     
但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在中国,这类“传统医学”不仅被纳入了公共医疗体系,还在官方话语中具有和所谓“西医”即现代医学平起平坐的地位。特别是这种追捧现在早已经不是民众的自发行为,而是被纳入了官方体系。习近平上台以来,本着所谓“文化自信”的原则,不仅将中国传统医药纳入中小学生的基础教育内容,还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在诊疗中都要推行“中西医结合”。正好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精进,能治好的病越来越多,被“结合”进去的传统医药也显得越来越“有效”。这正好配合了官方舆论的宣传。全世界的科学家花了两年时间才搞出新冠特效药,我们却第一个月就发现了“神药”,这还不能说是中国文化的胜利,中国人牛逼吗?是啊,按照很多中国人的观念,“你还能有老祖宗聪明”?只是很大部分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老祖宗”的平均寿命还不到40岁,很大部分人根本活不到得癌症、得“三高”的年纪。

“尚不明确”的药效

       在中国,你去医院看病时候很容易被医生开一堆中成药。这些药物包装精美、体积颇大,而且与名字拗口难记,还被明令禁止在商品名中标识用途的现代药物相比,这些药物的名字非常直白而亲切,可以大大方方地说自己“抗病毒”“养胃”“治跌打损伤”。“西药”密密麻麻的说明书不仅有难懂的各种化学名词和分子图,还非常吓人:几乎每一种药物都又可能——尽管是微乎其微的——造成各种严重副作用以至于死亡。而这些亲切的老祖宗文化瑰宝,在药代动力学、副作用、禁忌症方面,却都只有四个简明的汉字:”尚不明确”。

      
我们在第一期节目里提到的,现在研发一款新药所需的周期极长,投入极高且要面临很高的失败风险。从提出一个可能有效的分子结构,到体外细胞实验、动物实验、临床实验,这漫长而风险巨大的过程,几乎只有少数国际大企业才能靠发达国家的强大消费能力买单来做到。而在中国,一款中成药只需要从某本古代线装书里抄一个方子,表明这个药方是一个通用的“验方”,然后没有基本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就是不会直接吃死人,就可以和那些金子和时间堆出来的现代药物放在一起开给病人了,听上去是不是不可思议?

      
当然,很多人都会举出各种各样的例子证明这些药物的效果,我也无意否认。毕竟传统医药也在实践中发展了几千年,许多药物和治疗方案都已被证明有一定的合理性,实际上很多现在通用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奎宁等也是来自于传统医学。但传统医学的理论框架、分析方法等早已被迅速发展的现代科技抛到了身后,它无法对那些代代相传的经验进行分析,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分不清相关性和因果性,只能从一些表面特点来总结规律,然后用复杂的循环论证来自圆其说。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每个人中国人都很熟悉的“上火”,其症状、原因、治疗方法跨度大到横跨n个医学门类。以及几乎没人能说清楚的“食物凉热性”
,也是一个不断补丁摞补丁的奇美拉体系。实际上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于传统医药并没有一概否认,而是用现代技术寻找其有效成分,确定起效机理和毒副作用再将其正式纳入医疗体系中。这类故事在中国也发生过,广为人知的青蒿素,就是这一路径的最突出成果。 

      
“老祖宗的智慧”到底有没有用,如何发挥作用是个科学问题。但用了以后的效果确实是个个人体验问题。在这方面中国人的智慧有个非常短平快的解决方案——偷偷在其中添加西药成分,这也让很多人觉得这些药“确实很管用”,也几乎成了被默认的通行操作。加上那些被包装成“纯天然”的传统药物,许多人在服用时根本不考虑其毒副作用,反正也“尚不明确”。这些都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比如老字号同仁堂的一款“龙肝泻胆丸”,原料含有会导致尿毒症的马兜铃酸——相当一部分中草药都有这类成分。又比如据说治“小儿惊厥”的朱砂安神丸”,其真实作用机理实际上是让人汞中毒。老祖宗搞不明白这些药物的成分,弄不清它们的机理,不是他们的错。我们21世纪的现代人,还继续在这上面耗损无数钱财和人命,继续“尚不明确”下去,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非常明确的钱景

        中国传统药物笼罩在各种“尚不明确”之中,但它带来的经济效益却是非常明确的,这条产业链上从药材种植、药材交易、饮片加工到各类中医药企业、中医院和中医诊所,产值达到万亿元人民币的级别,给几百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但我们这里说的主要是,在中国特色环境下,由“中药”产生出的特殊利益。

    
首先是中成药为医院提供了很大一部分收入。在中国公立医院看病,很难避免被开一大堆中成药。这些药物如上面所说,一概”尚不明确”,但价格却是毫不含糊,还经常不能全额医保报销。这些很可能没什么用,昂贵还可能有害的东西,可是医院和医生的重要收入来源哦。因为如我们上一期节目中提到的那样,中国的公立医院都是“以药养医”。但现在随着药品集中采购的推广,医保目录内的核心药物的价格被一压再压,已经没有多少利润空间分给医院和医生了。这些“尚不明确”虽然总价比起进口专利药低几个数量级,却是可以塞到任何一个常见小病处方里的东西,加上利润率高,积少成多不失为一笔大收入。

    
再如我们前面所说,中国传统医药没有现代药品开发的漫长周期和高昂成本就可以进入医疗体系,中药企业的成本只是把一些草药磨成粉或者做提取浓缩,再包装成各类药剂。这意味着这个产业本身就有很大的利润空间。据统计,中医药行业的销售毛利润高达60%,可谓暴利。当然因为这个行业同质性高、门槛低——大家都是去那几本古书里抄来的方子,大家都要把大量费用投入到市场营销和渠道拓展上,导致平均销售净利润率仅有15%——从这个角度讲,中国传统医药并不是生化制药行业,其模式更接近于快速消费品行业。那这个行业的格局显然也很接近快速消费品行业:少数巨头依仗自身体量优势,品牌家喻户晓,有丰富的市场渠道,可以拿下大部分市场份额,赚取远高于行业平均的利润。中国基本上没有成气候的原创药企业,规模庞大的原料药和仿制药跟玩具服装小家电一样挣得是辛苦钱。但“中药”板块却有不少巨型明星企业,广告做得家喻户晓不说,年销售额动辄数百亿,也是资本市场的宠儿——看看马应龙、片仔癀的股价就知道。

       最后还要多提一嘴,大型“中药”
企业相当一部分属于地方国企。由于其利润高、现金流好,一直都是地方财政的税收大户,与当地政府建立了相当紧密的关系。最著名的地方政府为本地“中药”企业护航的事件,就是2017年内蒙古政府跨省追捕网上发帖批评“鸿茅药酒”的医生这一事件了。

      
“中国人吃中药就够了?”

      我在前面也强调过,本节目不是科普节目,无意介入“中西医之争”,也无意贬损华人中间对中国传统医学的信仰。但中国的真正问题,在于“中药”作为一种公认的“替代疗法”,大规模挤进了以现代医学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公立医疗体系,也就是说:被纳入医保的各类中成药,很可能挤占了本来可以购买更多被科学证明效果的药物的资金。

      
更严重的是,习近平上台之后,中国当局对中医的推崇和推广,已远远超过“文化推广和传承”层次,而将其全面嵌入公立医疗系统,几乎所有病症都搞出了“中药治疗方案”。令人难免担忧,强化“中药”地位,目的是不是为了实现医药领域的进口替代?在新冠爆发两年之后,这一担忧已经成为现实。中国当局一直拒绝进口更有效的疫苗,不愿意大量购买已经被验证有效的新冠特效药,反而以1984式的荒诞号召人民天天喝中药防新冠。在这种新时代操作之下,中国人吃上好药会越来越不容易。

      
本期节目就到这里,子朝下周与您继续相约《中国最钱线》,再见。

即时新闻:中国人为什么吃不上好药:“你还能比老祖宗聪明?”


了解 即时新闻 的更多信息

订阅后即可通过电子邮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