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怎么了?内忧外患下提不动也不敢提

随着中国新一轮疫情爆发和俄乌战事开打,中国经济备受承压,2021年习近平大力宣扬的“共同富裕”最近被官方提及的次数屈指可数。有迹象显示,为实现共同富裕所提倡的税收和社会福利改革等看不见实质性进展。反之,当前政策的重心转向支撑正在放缓的经济。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中国领导人在共同富裕政策上有所退却?在当前内忧外患下,普通民众对于共同富裕有什么期待?共同富裕政策被点名的企业家和富有阶层,是积极配合还是消极对抗?共同富裕的社会将来有可能会实现,抑或只是一个过渡性的政治口号?本期节目将就以上话题进行讨论。

去年,“共同富裕”这个词,不论是中国官方媒体,中国领导人的讲话,随处可闻。去年秋天举行的19大上,“共同富裕”被提到了八次。在当时的会议上,习近平的地位被提到与毛泽东同等的高度。

2021年五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印发支持浙江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八月,在中央财经委会议上习近平发话直指高收入阶层和人群,强调要共同富裕,当天官媒报道中,共同富裕提了16次。共同富裕的核心内容是通过税收等工具,进行财富重新分配。并将税收所得,用于保障低收入者的生活。这一制度提到第三次分配,呼吁科技巨头如阿里巴巴、腾讯等集团和高收入者自愿捐款。

而今年三月的中央工作经济会议上,共同富裕这个词只出现了一次,明显失去了热度。工作报告中,没有提到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计划,也没有提到“第三次分配”制度。取而代之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并强调“六稳六保”。这个“稳”字,在报告中一共出现76次。

彭博社报道说,2020年新冠疫情首度在武汉爆发,中国政府迅速地控制了疫情,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出现正增长的经济体之一。这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改革环境,比如遏制不断上涨的房价,长期而言,就能促进社会公平。可惜的是这个有利的窗口,很快就被关闭了。报道说,到了2022年,中国面临一个截然不同的局面:经济增长连续三个季度下滑;与疫情的搏斗仍在持续当中;房地产市场萎靡不振。对外而言,中国政府还面临俄乌战争爆发,引发大宗商品价格飙涨,以及面临如果援助俄罗斯将导致的西方国家的制裁。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称,“共同富裕”声势减弱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习近平需要中国经济保持强劲的当口,颁布的相关政策,比如互联网反垄断,打击补教行业,令企业家们恐慌,反而拖累了经济。习近平正在为今年秋季的20大作准备,届时他可能获得连任。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幅度超过预期,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3月份承诺,进一步的监管将更加透明和可预期。

经济学家林毅夫不久前在油管频道上表示,共同富裕的实现应该着力先将蛋糕做大,按照比较经济优势,在第一次分配,也就是根据市场效率原则进行分配之际,就同时完成效率和公平的统一。

林毅夫还说,中国政府想增加税收,提高底层百姓的福利,就应该遵循经济优势原则,让企业发挥最大功能。

迹象表明,共同富裕的一些政策现在已经束之高阁。比如,扩大房地产税的实施计划,不久前遭到搁置。财政部的理由是,今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试点改革城市的条件。”该计划本可以为社会福利提供资金,但是遭到了精英阶层和决策者的反对,理由是担心房地产价格会暴跌。另外,今年2月,发改委就浙江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推进情况发布会时,再次称将推动制定出台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牵头研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施方案,显示相关工作没有多少进展。

在淡化共同富裕口号的同时,中国政府转而发力在经济增长上。在上个月的工作报告中,李克强不断推动新型城镇化计划,并在回复外国记者询问时,强调自由贸易和外资的重要性,并保证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但对共同富裕话题没有多做回应。李克强只说了一句:“我们说共同富裕,那是要共同奋斗的。”然后就转移话题。

即时新闻:共同富裕”怎么了?内忧外患下提不动也不敢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