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记者在方舱:病友凌晨争吵 护士不敢动弹

新冠疫情严峻,东方网记者刘晓晶近期核酸检测呈阳性,目前已被转运至方舱医院进行相关治疗。他将在方舱内为大家带来相关一线报道,聆听阳性感染者的心声,讲述方舱医院的见闻,记录一次特别的
” 进舱日记 “。

黑夜里的争吵

今天是我们一家进入方舱医院以来,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和大家汇报一下,昨天,一位护士大白为我们一家测量了体温,总算没有人再发烧了。

上海记者在方舱:病友凌晨争吵 护士不敢动弹

△ 4 月 12 日,病友们正在水池洗漱。

今天上午,还在睡梦中的我们被隔壁的好心病友叫醒,“81、82、83
快去做核酸吧!就在隔壁取管子,趁现在人少赶紧!”

上海记者在方舱:病友凌晨争吵 护士不敢动弹

△ 4 月 12 日,新来的病友正在整理洗脸毛巾。

女儿一脸的不情愿,毕竟是被我从床上强拽起来。从登记到做完,整个过程就 5
分钟左右
,还是比我想象的要快很多。

上海记者在方舱:病友凌晨争吵 护士不敢动弹

△ 4 月 13 日,一位病友正在拿取核酸测试试管。

根据规定,连续两次核酸报告阴性后就可以申请出院,我和爱人现在比较担忧的是,如果女儿率先两次连续阴性了,但我和爱人没有同步,这可怎么办?谁送她回家?才
10 岁的她,又怎么能一个人在家呢?

越想越担心,越害怕。当然,如果你要问我,确诊新冠以来,最害怕的是什么?我想,我的答案会是——

黑夜。

上海记者在方舱:病友凌晨争吵 护士不敢动弹

△ 4 月 11 日,一位大白在凳子上睡着。

入夜后,不仅让我思虑更甚。身体上,发热的身躯和猛烈的咳嗽,总是在晚上折腾得我难以入眠。不过昨晚,吵醒我的倒不是新冠,而是两个病友。

凌晨 12 点,宁静的方舱被一阵争吵声 ” 划破 “,大家不约而同地沿着声音传来的方向 ” 聚拢 ” 过去。

原来,一老一少不知为何缘故争执起来,双方你一句我一话越说越大声,越说越激动,眼看就要动起手来。

正当大家心都提到嗓子眼时,一个比他俩都强壮的病友,突然站了出来并大声呵斥:都给我少说几句!冷静一下!几点了?大家都要睡觉呢!

” 强壮男 ” 的 ” 闪现 ” 瞬间震慑全场。一老一少的分贝逐渐降低。与此同时,魁梧的警察大白也随即赶到。一场看似不可开交的
” 恶战 “,顿时风平浪静。

警察大白也开始低声劝诫两个病友,双方的怒火慢慢消退,围观的 ” 吃瓜 ” 病友们也纷纷散开。

一位颇有年纪的上海爷叔对我说:”
毕竟几千人的方舱,互相之间完全没有点摩擦是不可能的。但是都是阳性病人了,况且还在医院里,如此不顾形象大吵大闹,是不是吃太饱了?”

上海记者在方舱:病友凌晨争吵 护士不敢动弹

△世博方舱医院一角。

爷叔的话语里带着责备年轻人的语气和腔调。但是仔细一品,我也无法反驳,甚至觉得还有点道理。

再后来,散开来的略知事情缘由的病友纷纷嘀咕着,的确是那个老病友不好,人家小年轻好心提醒他戴好口罩睡觉避免交叉感染,他却说不理不睬,甚至恶语相告。

上海记者在方舱:病友凌晨争吵 护士不敢动弹

△ 4 月 10 日,两位相邻的病友正在看手机。

听到大家的议论,再看看眼前这数千人汇聚在一起的方舱世界,我在想无论是舱里还是舱外,公道自在人心,这个道理似乎永不过时。

上海记者在方舱:病友凌晨争吵 护士不敢动弹

△ 4 月 10 日,一位病友正在为他的小方舱加 ” 窗帘 “。

我为什么要写这个 ” 黑夜里的争吵 “,倒不是我吃太饱。我的想法和那位挺身而出的 ” 强壮男 ”
相似,战胜新冠的办法可能有不少,但这其中一定不包括这样无意义的争吵。

眼下,上海疫情依旧严峻。” 严于律己 ” 显得更加重要。面对问题,动不动诉诸暴力从来就不合适。与其像那位病友一样火气 ” 上头
“,倒不如向 ” 下 ” 审视一下,口罩带好了么,手洗干净了么?

上海记者在方舱:病友凌晨争吵 护士不敢动弹

△ 4 月 10 日,一位病友手持连花清瘟胶囊。

这场风波过程中,我注意到,那些始终默默救治病人的援沪医疗队员们,还有许多共同参与工作的大白们,他们也很无奈。离我最近的护士站里的两个年轻的小姐姐护士大白,甚至被吓得不敢动弹。

有时候,我们也不妨多为他们想想,为我们的战友们想想,这场战疫中,谁还没点艰辛,谁还没点抱怨,谁还不是依旧继续奋战着。

上海记者在方舱:病友凌晨争吵 护士不敢动弹

△ 4 月 11 日,病友正在医生服务台咨询。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身边还有 ” 强壮男 ”
这样的识大体的病友,如果不是他及时站出来,后果恐怕不堪设想。我也坚信,在方舱,在我们的社会,应该永远不会缺乏这样的 ” 强壮男 ”
们。

我不太清楚后面几天的黑夜,我将如何度过。也许这几天,我依旧还是会害怕那黑夜。但我也相信,黑夜也许会很漫长,但总是会过去的。

上海记者在方舱:病友凌晨争吵 护士不敢动弹

△ 4 月 13 日,康复的病友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等待出院。

就像此刻的方舱和眼下的上海,少一点火气,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责备,多一点团结。黑夜过去了,破晓的黎明大概也就不远了。

镜头里的方舱百态

今天是我来到方舱的第四天,除了上文的图片外,最后也跟大家一起分享这几天来我相机镜头里的方舱百态:

上海记者在方舱:病友凌晨争吵 护士不敢动弹

△ 4 月 10 日,在世博方舱医院外的医疗车里,一名大白眺望远方若有所思。

上海记者在方舱:病友凌晨争吵 护士不敢动弹

△ 4 月 10 日,一位病友正在追剧。

上海记者在方舱:病友凌晨争吵 护士不敢动弹

△ 4 月 11 日,一位病友正在看电脑。

上海记者在方舱:病友凌晨争吵 护士不敢动弹

△方舱医院护士站里充满卡通味道的告示牌。

上海记者在方舱:病友凌晨争吵 护士不敢动弹

△ 4 月 11 日,一位病友正在跟着手机做运动。

上海记者在方舱:病友凌晨争吵 护士不敢动弹

△病友们因地制宜,搭建的晾衣地。

上海记者在方舱:病友凌晨争吵 护士不敢动弹

△ 4 月 11 日,两名病友志愿者正在帮大家发放午餐盒饭。

上海记者在方舱:病友凌晨争吵 护士不敢动弹

△ 4 月 11 日,一位病友正在查阅资料。

上海记者在方舱:病友凌晨争吵 护士不敢动弹

△世博方舱的卫生间通道。

即时新闻:上海记者在方舱:病友凌晨争吵 护士不敢动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