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检测企业众生相:暴利、风口、监管墙

” 业绩比往年好,大概增长了 80%。”
从产业链上,就能看到核酸检测赛道的火热。行业发展如火如荼,一些核酸检测企业赚得盆满钵满。其中最抢眼的九安医疗更是因为业绩暴增而被冠以
” 妖股 ” 的称号。

在业内看来,因核酸检测门槛不高,也导致诸多企业入局,核酸检测赛道变得异常拥挤。业绩的增长让不少企业打起了上市的主意,然而沪深交易所严查涉核酸检测企业
IPO,翌圣生物成为首家被叫停的企业。

一个瞬间起飞又可能急速坠落的行业,众多企业面对一夜暴富的质疑、不断探底的价格、难收回的账款,在医学检测终将回归常态的预设下,走向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疯狂的 ” 核子们 “

在疫情反复的背景之下,核酸检测企业的违规行为一再触动大众的敏感神经。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 2022 年 11 月 30 日,被查处的核酸检测违规案件已超 10 起,涉及企业超 11
家,包括郑州金域临床检验中心、合肥和合医学检验实验室、合肥诺为尔医学检验实验室等,而北京朴石、北京金准则已被吊销营业执照。

其中核子华曦最为抢眼。从 2020 年 4
月至今,包括济南、邢台、深圳等多地的核子华曦医学检验实验室也都曾因各种各样的违规问题被罚。对于风波中的焦点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联系了核子基因,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12893 家。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国内新成立的医学检验公司超万家。同花顺 iFinD 数据显示,目前 ” 新冠检测 ”
相关上市企业共有 109 家,其中广东省 24 家,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均超过 10 家。

今年前三季度,109 家上市企业共计营收为 3631.8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23.85%;净利润共 857.82
亿元,同比增加 41.32%。其中九安医疗前三季度净利润达到 160.5 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 31918.64%。

IPO 门外的翌圣生物

核酸检测风波,上市审核从严从紧的信号明显。11 月 23
日,上交所公告称,决定取消原定对翌圣生物上市申请的审议。两天前,上交所、深交所刚刚释放出了高度关注涉核酸检测企业的上市申请、坚持从严审核的态度,至此,翌圣生物也成了外界眼里监管从严审查新冠检测企业
IPO 的 ” 第一枪 “。

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研究员刘鹏解释称,新冠核酸检测本质上属于体外诊断,而体外诊断也是医院检验科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常规的血常规、尿常规等指标的检测都属于这一范畴。再细分下来,体外诊断包括三大类,分别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以及分子诊断,医院做的项目大多是前两种,而分子诊断主要指的就是基于核酸的检测。

分子诊断的应用范围也很广,比如各种不同致病微生物的检测以及一些与人自身基因相关的检测。但刘鹏也提到,分子检测整体所涉及的检测技术非常繁杂,包括数字
PCR、DNA 测序、单分子测序等,但目前常规的核酸检测用到的 qPCR 技术还是相对简单和成熟的。

数据显示,2020 年度、2021 年度和 2022 年 1-6 月,翌圣生物与新冠相关的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 4614.76
万元、8174.13 万元和 7689.73 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24.77%、25.42% 和
38.28%。对于企业经营以及 IPO” 搁浅 ” 的影响和未来打算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联系了翌圣生物,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在香颂资本董事沈萌看来,着眼未来,首先单纯从财务的角度,大规模的核酸检测很难持续。其次从企业的角度看,核酸检测从技术上说是相对简单和初级的技术,它所涉及的
qPCR
技术基本上可以称之为生物从业者的必备技能。因此这样的企业上市之后,核心主业的持续性存在很大问题,即周期有限,而且没有核心技术,想要将技术应用推广到其他领域也很难,寻找多元化发展的机会微乎其微。

不过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之东认为,核酸检测作为一种有效的病毒检测方式,检测和试剂、耗材的市场需求不会消失,但不一定是主要用于防控新冠疫情,其他方面的应用也有大量需要。


核酸检测企业在疫情期间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人才和管理经验,这些构成核酸检测企业较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有能力在中高端设备和生物试剂耗材等方面投入研发,实现国产替代。”
邓之东继续分析称。

谁还在追风口

翌圣生物折戟 IPO,也为其他企业提了个醒。有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共有 5 家 ” 新冠检测 ” 相关企业 IPO
过会,分别是康为世纪、达科为、致善生物、瑞博奥、菲鹏生物。其中康为世纪已于今年 10
月登陆科创板,达科为、菲鹏生物均已提交注册,上市在即。

康为世纪是以分子检测产品为核心、以分子检测服务为辅的生物科技企业。疫情发生前的 2019 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仅为 7393.85
万元,但 2020 年,营业收入直接冲到 2.33 亿元,2021 年更是达到 3.39
亿元。两年来,来自新冠相关产品及服务收入金额分别达到了 1.27 亿元和 1.77 亿元。

在核心技术壁垒不高以及未来掺杂诸多不确定性的前景之下,这些追风口的企业前景并不明朗。沈萌提到,核酸检测是一个很明显的政策驱动行业,如果单纯从技术角度看,核酸检测的需求很难持续性地保持高位,那么它的业绩预期肯定是不稳定的。

IPG
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也评论称,目前多地的核酸检测实验室出现问题,根源在核酸检测作为市场化服务在资本推动下的过度趋利化。而资本市场对核酸相关企业
” 从严审核 “,可以防止资本市场无序投资与核酸检测机构过度捆绑。

据《科创板日报》梳理,截至 2022
年三季度,多家核酸检测业务的上市公司应收账款明显提升。但拐点很难预判,但在核酸检测价格大幅压缩的背景之下,企业也已经走出了明显的分化趋势。以华大基因为例,今年三季度该公司营收为
13.53 亿元,同比下降 10.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41 亿元,同比减少 56.91%

而翌圣生物也曾提及,2022 年三季度,公司与新冠相关的分子类生物试剂产品的平均销售单价为 0.18 元 /rxn,较 2022
年 1-6 月下降了 0.1 元 /rxn,下降幅度为 35.71%,其中 qPCR 系列产品平均销售单价为 0.34 元
/rxn,较 2022 年 1-6 月下降了 0.1 元 /rxn,下降幅度为 22.73%。

在沈萌看来,任何一家企业在上市之前都会经过券商辅导,而这些券商在承销保荐 IPO
方面都是非常有经验的,如果企业不合规,那么券商直接在辅导阶段就会将企业劝退,而不会等到审核的时候再让监管机构撤销 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