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习近平外交上频频“吃鳖”

    20国集团(G20)峰会9月9日至10日将在印度新德里登场,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确定缺席,改由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法国《世界报》(Le Monde)北京通讯员勒梅特(Frédéric Lemaître)撰文表示,习近平的外交在美国的强硬下遭受挫折,习近平放弃参加新德里G20峰会,面临著北京与华府的关係将持续恶化。

 勒梅特表示,在中共二十大召开10个月之后,习近平的身边都是他自己挑选的人,在2020年到2022年之间让中国几乎陷入瘫痪的防疫清零政策也成为了遥远的记忆。尽管如此,中国在经济和外交领域的阴霾却越聚越多。

 曾经预测中国经济会强劲复甦的专家弄错了。中国的房地产危机、地方政府的债台高筑,以及青年失业率高到不敢再公布,这些都是中国面临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很少有经济学家还相信,中国今年能够实现最初预计的5%的成长目标。

 中国总理李强与他的前任一样,多次发表有利于私营部门的讲话,他在8月视察广东时强调,“要深化改革开放,创造一流的经商环境”。但习近平几个月来强调“国家安全”优先,这表明中共打算继续控制经济,使得越来越多外商将生产转移,对中国经济前景越来越感到悲观。

 美国对中国发动的科技战、台湾周边发生衝突的可能,以及西方制裁的前景,让商界和政治领导人感到担忧。对美关係仍然是中国外交的基石。7月以来拜登政府派出4位高官接连访中,希望展现华府的善意,但这并未解决任何争端。

 拜登8月甚至做了2个只会激怒北京的决定。拜登8月9日签署了新行政命令,更严格限制美国在半导体、人工智慧和量子运算领域的对中投资;美国国务院8月29日又通知国会,向台湾提供1笔8千万美元的资金,这是在海外军事融资规划框架下,向台湾提供的第1笔资金。

 对北京当局而言,这2项决定证明了,拜登政府确实是在寻求美中2国经济的脱钩,不再遵守“一个中国”的政策,这与其宣称的恰好相反。

 此外,台湾将于2024年1月举行的总统选举对北京来说似乎不利。鸿海前老闆郭台铭宣布参选成为第4位候选人,只会分裂反对派。如果郭台铭坚持参选到底,这会有利于领先的候选人,也就是现任副总统、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赖清德。

 北京目前面临两难的境地:如果对美国挑衅做出的反应越大,就越会让台湾人感到害怕,就越会有利于自己最讨厌的民进党候选人;如果越是威胁台湾,就越是会鼓励韩国和日本向华府靠拢。

即时新闻: 习近平外交上频频“吃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