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慢性腹泻、血便缠身?医师提醒:小心溃疡性大肠炎作祟!多发于年轻人

最近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因为溃疡性大肠炎复发,反覆腹泻以及血便影响工作,为了治疗顽疾,过去曾经为此辞职的安倍首相再度请辞,而影响日本的政局。在医疗日新月异的时代,溃疡性大肠炎仍然是难以治疗的疾病,溃疡性结肠炎的盛行率在台湾每十万人约有8.5人,男性族群比女性略多,近几年也有增加的趋势,但到底何谓溃疡性大肠炎?应该如何检查以及治疗?本文将为您做初步的介绍。

溃疡性大肠炎和发炎性肠道疾病的关系

溃疡性大肠炎是发炎性肠道疾病的一大类,另一类是为克隆氏症,此两类疾病在临床表现及治疗上极为相似,溃疡性大肠炎主要影响大肠,而克隆氏从口腔、胃、小肠到大肠都可能发炎。发炎性肠道疾病较常出现在欧美地区,相较于低发生率的亚洲地区,发生率高达五倍之多。不过近年来亚洲国家的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推测跟西化的饮食,高糖、高脂的食物摄取有关。整体来看,溃疡性大肠炎比克隆氏症常见,两者都好发于年轻人身上,主要介于20岁到40岁的成人为主,而60岁以上的成人是第二个好发族群。

临床上常见的症状

病人一开始就诊最常见的症状是反覆血便,大便外面混着鲜血或是解出黏液鲜血便,休息就获得改善,不过一旦超时工作或是压力大,症状就又再来,其次是腹泻,发炎的肠道会有吸收不良的情形,严重的腹泻甚至连厕所都来赶不及,此外腹泻的状况也会反应疾病的严重程度,部分病人会有腹部疼痛,多发生为反覆左、右下腹部疼痛,严重时甚至会合并肠道阻塞甚至肠穿孔、破裂,而长期腹泻以及吸收不良的状况,导致营养不良和体重减轻也是常见的症状。部分病人有肠道外症状,包含眼睛葡萄球炎、外巩膜炎、口腔溃疡、皮肤光过敏反应、关节炎等不典型表现。

要如何检查与诊断溃疡性大肠炎?

基本的非侵入性检查可藉由抽血,检查病人是否有贫血、免疫系统疾病、细菌或病毒感染,有时血便但肉眼无法分辨时,藉由粪便潜血检查可以确认有无活动性出血,此外腹部X光检查对于严重腹痛的病人,可以帮忙排除肠道阻塞或是肠穿孔。内视镜镜检可以直接观察肠胃道内膜以及进行切片检验,是属于侵入性的检查,选择包含大肠镜、乙状结肠镜和胃镜,根据临床症状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可以早期诊断溃疡性大肠炎。

溃疡性大肠炎如何治疗?

内科药物治疗是溃疡性大肠炎的首选,藉由药物的使用减少肠道的发炎破坏,根据病人的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药物,大多病人在药物治疗后可以获得控制,在急性期时会使用较大剂量的药物,在维持期则尽量用最小剂量的药物。药物有以下几类:抗发炎药物因应发炎侵犯的肠道选择不同剂型,有颗粒剂、持续释放型颗粒剂、栓剂和浣肠剂型。类固醇对于中重度的发炎,有快速治疗的效果,另一个对于严重发炎的治疗选择是免疫调节药物,可藉由抑制淋巴球的活化和增生而达到发炎抑制。近期新开发的生物制剂对于过去困难治疗的发炎性肠道疾病也有卓越的效果。

过去没有良好的药物控制时,许多病人反覆接受开刀切除狭窄或是疑似肿瘤的肠道,随着医疗的进步,发炎性肠道症的病人开刀的发生率也在降低,不过内科治疗无效或是并发症发生时,外科手术治疗就是不得已的选择。

若是怀疑溃疡性大肠炎,何时需要就医检查?

当出现慢性腹泻、时好时坏,甚至有血便产生时;大便习惯改变,包含变细或是突然会想上厕所,却怎么努力也无法顺利排便时;慢性腹痛超过两个月;没有刻意减肥却体重下降;或是不明原因的贫血或是发烧,建议到肝胆胃肠科门诊详细检查。发炎性大肠炎很难预防,但可及早诊断,大多数发炎性肠道症患者在发炎获得控制后即可恢复正常生活,最重要的是规则服药、定期门诊及内视镜追踪,注意压力调适,让自己以及家人一起面对疾病的控制。

天钧丨今日时事新闻–慢性腹泻、血便缠身?医师提醒:小心溃疡性大肠炎作祟!多发于年轻人


了解 即时新闻 的更多信息

订阅后即可通过电子邮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