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美国疫情为何快速飙至全球之首?

  • 新闻

美国疫情为何快速飙至全球之首?

  ▲ 3 月 26 日,在美国纽约布鲁克林,人们间隔排队等待进入超市购物。图 / 新华社 美国东部时间 3 月 26 日晚,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过 8.5 万例,居全球第一,总统特朗普将其归因于检测数量增加。 此前,美国检测不足的问题一直饱受美国民众诟病…

美国疫情为何快速飙至全球之首?

  ▲ 3 月 26 日,在美国纽约布鲁克林,人们间隔排队等待进入超市购物。图 / 新华社

美国东部时间 3 月 26 日晚,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过 8.5 万例,居全球第一,总统特朗普将其归因于检测数量增加。

此前,美国检测不足的问题一直饱受美国民众诟病。现在,检测量增加是美国病例数迅猛攀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截至 26 日上午,美国总共检测了
55.2 万例样本。

除了检测量提高,隔离措施执行不力也是导致美国病例快速上升的一大因素。

随着病例的持续增多,美国医疗系统将承受巨大压力。

据新华社电 根据美国约翰斯 · 霍普金斯大学的最新数据,截至美国东部时间 26 日晚,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过 8.5
万例,居全球第一。

约翰斯 · 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连续 4 天单日新增病例数大幅增加,26 日单日新增病例数甚至超过 1.8
万例。世界卫生组织表示,美国有可能成为全球疫情的下一个 ” 震中 “。

美国疾控中心放宽检测标准

为何美国疫情发展如此之快,确诊病例短期内迅速飙升?美国的疫情防控措施是否奏效,面临哪些挑战?

检测量增加是美国病例数迅猛攀升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国总统特朗普 26 日在白宫发布会上表示,确诊病例的迅速增加要 ” 归功 ”
于病毒检测工作。据美国副总统彭斯介绍,截至 26 日上午,美国总共检测了 55.2 万例样本。

此前,美国检测不足的问题一直饱受美国民众诟病。近来,美国采取了许多措施以增加检测量、缩短检测时间。比如,美国疾控中心放宽了检测标准,此前只有具有严重呼吸道疾病和明确病毒暴露史或相关旅行史的病人才有资格进行检测,现在更多的普通民众能够接受检测。

与此同时,更多快速检测技术出台: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了分子诊断产品供应商 Cepheid 公司研制的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试剂,可在
45 分钟内得出结果。

防控措施滞后影响疫情控制

除了检测量提高,隔离措施执行不力也是导致美国病例快速上升的一大因素。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传染病系主任罗伯特 · 斯库利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在许多地方推行 ” 扩大社交距离 ”
的政策步伐迟缓。在较早实施这一举措的地区,比如华盛顿州,病例上升的速度已经开始放缓,这表明其他正在采取类似措施的州有可能看到同样的效果。


美国病例数快速位列全球之首,表明美国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方面并没有做足准备,无论是病毒检测,强制执行保持社交距离的措施,还是认真对待病毒感染等方面,都做得不够。”
美国艾奥瓦大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授斯坦利 · 珀尔曼对新华社记者说。

此外,防控措施实施的时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疫情防控的效果。

斯库利告诉记者,以肯塔基州和田纳西州为例,两个州 3 月 6 日的病例数相当,但肯塔基州 6
日就宣布进入紧急状态,随即采取防控行动,而田纳西州则拖延数天才开始推行类似措施。至 3 月 14 日,田纳西州的病例数为肯塔基州的 5
倍之多。

病例增多医疗物资严重不足

值得注意的一点,尽管美国的病例数已升至全球第一,但病亡率并不是最高,目前累计死亡病例 1296 例。

为应对不断升级的疫情,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已陆续出台一系列加强版防疫措施。特朗普 13 日宣布 ” 国家紧急状态 “,白宫 16
日以总统名义发布了公众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动指南,许多州政府宣布了 ” 居家令
“,以降低社区传播风险。但由于美国不同州制定的防疫措施力度不一,加之民众对政府前期应对不力的不满情绪,因此相关防疫措施能否执行到位还很难说。

专家认为,下一阶段的重点包括加强医疗防护物资的供应,提高医院的接诊能力,抢救急重症病人,降低病亡率等。

流行病学专家张作风告诉新华社记者,随着病例的持续增多,美国医疗系统将承受巨大压力。防护用品的严重不足,会加重医护人员感染的风险;医院病床位、重症监护室和呼吸机的不足,使抢救病人遭遇瓶颈;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今日时事新闻网|最新的新闻时事–美国疫情为何快速飙至全球之首?

毒贩被抓时懵了:疫情期间你们还抓人,不要命了!

” 好不容易找了份工程测绘的工作,家里又介绍了女朋友,这下子全完了!” 近日,坐在审讯室的 33 岁王某痛哭流涕,” 面包和爱情 ” 都将失去,悔不当初。而此时悔恨的他被抓时竟质问民警,” 你们不要命了!”吸毒被抓称民警 ” 不要命了 ” 根据线索,2 月底,…


了解 即时新闻 的更多信息

订阅后即可通过电子邮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