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香港“最激烈”选举今上演 政治版图或将剧变(图)

“如果大部分选区的政治版图出现明显改变,对香港政府来说会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香港新一届区议会选举将于本周日(11月24日)
举行,1090名候选人角逐全港18区总计452个民选议席。这场被港媒称为香港回归以来竞争最激烈的区选,在候选人和选民登记人数上都创下历届最多的纪录,它同时是首次无人自动当选的一届。

虽然区议会属于地方议政机构,主要针对市政及地区交通等民生事务向港府提出意见,并不具实质法定权力,但由于其对立法会及政府施政在某种程度上仍具影响力,所以受到各界重视。由于这次的选举正好在“反送中”运动持续发展的情况下举行,因此专家认为,很多香港人还把这场选举视为一个表态的机会。

虽然反送中运动没有停止、理工大学危机也没有解除,但示威者已经表态这天绝不会破坏而要投票。香港选委会、廉政公署、警务处也纷纷表态要维护和保护这次选举。

一批香港示威民众21日发表“连登共同宣言”,在抗议者集中的网上群组获得正面反应,这份宣言最重要的要求,就是提出“为了光复香港,1124绝不破坏区议会选举,一定要亲身投票”。

在香港反送中抗争活动专页上的“抗争日程表”,显示11月24日这天抗争者只有两项活动,分别是“光复区议会:全民投票,踢走送中派”,以及“光辉行动,振兴黄色经济”,即到“黄店”(支持反送中的商店)消费。

香港理工大学的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钟剑华告诉德国之声,如果选举过后,大部分选区的政治版图出现明显改变,对香港政府来说会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他说:“本质上来说,区议会是个基层组织,所以它们实质上没有很大的权力。 但因为香港最近的示威,很多人将这场选举视为一个表态的机会。
如果让民主派取得一半以上的席次的话,香港政府的施政便会受到很大影响。 ”

香港选举事务处21日强调,星期日的投票时间为上午7点半至晚上10点半,如果当天有投票站因突发事件无法运作,投票可于一个半小时内恢复,投票站的开放时间会在同一天作相应延长;如果投票站未能于一个半小时内恢复运作,投票会押后至12月1日举行。

香港警务处处长邓炳强说,警方会确保本周日举行的区议会选举不受干扰,票站安全和选举有秩序进行。
区选投票日将安排警员在票站附近地区作“高姿态”巡逻。

 

新闻链接>>

20名国际专家赴港观察选举 不少加拿大香港人回港投票

部分民众参加2019年11月20日的香港选举活动(美联社)

香港区议会选举将於11月24日举行,有加拿大国会议员受邀参加「选举观察」组织,以监察本届选举的公正性。此外,有加拿大公民特地飞回香港投票,表达支持民主的信念。

香港一批学者於9月成立「选举观察计划」组织,成员包括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陈家洛丶中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客席讲师梁启智丶民权监察成员沈伟男等人,他们并邀请了国际专家共20人组成顾问团来监察本届香港选举情况。加拿大有国会议员受邀,於22日凌晨搭机前往香港,这也是首度有加拿大国会议员担任香港选举监察的工作。有一位了解这次邀请行程丶但不能具名的加国政府内部人员向记者透露,香港有30万加拿大公民住在当地,这次加拿大的国会议员亲赴当地观察访问很有意义。“有11个国家的观察员,共有20人,这些人都是国会政治人物,或者是前国会政治人物,如今是学者身分的。”

但她说,加拿大国会议员的名字和其他国家的政治人物名单都需要暂时保密,因为邀请组织很担心这些国际专家被海关阻挡无法入境,甚至也提醒他们要注意手机隐私安全,对於自己的社交帐户和邮箱信息的安全要多留意。“组织甚至建议我们在香港国际机场不要用他们免费的WiFi,要用加拿大的漫游数据。”

早前香港「选举观察计划」组织公布这次选举观察的重点,包括:候选人丶所属政党或选民应不受被报复而阻挠,令选举工程顺利进行;票站管理和选务运作应公开透明;点票过程和报告要诚实地展示给公众等。

虽然香港现在局势很紧张,但依然有不少住在加拿大的香港人决定回香港投票,持加拿大护照的李昱说,在加拿大看到香港新闻感觉很痛心,他说一定要去香港,因为这次区议会选举是香港民主力量一个指标,希望用选票表达心声。
“区议员的选举是普选方式的,但问题是很多民主派的议员候选人已经被认为不合资格剥夺参选资格了,就是限制了民主,想投他们票的人没有选择了。”

李昱说这两天到了香港,看到警察和示威者一些在街上的行为,更觉得警察的暴力远胜於示威者。  “有的警察就是拉女孩子的头发,有的就拿脚踢人,还有的就是人都已经倒在地下了,还在打打。”

目前居住在温哥华,已经退休的前香港立法会议员陈伟业表示,区议会主要是处理地方事宜,但这次选举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来说很重要,他相信中国当局不会让建制派输掉选举,因为这将令习近平丢尽面子,作为国家领袖,永远不会接受香港发生此情况。

今日时事新闻网|最新的新闻时事–香港“最激烈”选举今上演 政治版图或将剧变(图)


了解 即时新闻 的更多信息

订阅后即可通过电子邮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