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26张图,带你走进30多年后的核事故禁区

每个进入切尔诺贝利的人会得到一个盖格计数器,他们可以在旅程结束后从计数器上看见自己受到的辐射总量。许多人看到后都表示,没呆够,下次还要来。

写在开头:

切尔诺贝利事故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也是首例被国际核事件分级表评为最高第七级事件的特大事故。切尔诺贝利之后,只有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被定为了第七级事故。在国际舆论几乎一致地谴责日本的核废水入海计划之时,我们整理了“医学界”凌骏在切尔诺贝利实地考察的图片与感受。发生事故30多年后,这个当年的死亡之地,变成了什么样子?当年代表着死亡的辐射,时至今日,在当地恢复到了什么样的水平?

1986年4月26号凌晨,前苏联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一声巨响,
惊醒了5公里外熟睡中的普里皮亚季市居民。不少人起身下床,望向远处的火光,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26张图,带你走进30多年后的核事故禁区

1970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建成纪念碑

拍摄时间:2018.12(时间下同)

26张图,带你走进30多年后的核事故禁区

26张图,带你走进30多年后的核事故禁区

26张图,带你走进30多年后的核事故禁区

32年后的普里皮亚季市

凌晨1时23分47秒,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第四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引发大火并释放大量高能量辐射物质到大气层,这些辐射性尘埃覆盖了大面积区域。

据统计,这次灾难所释放出的辐射剂量是广岛原子弹爆炸的400倍以上,8吨多强辐射物质泄露。前苏联境内超过336,000名居民被迫撤离原住地。前苏联官方报告表示,这场灾难总共损失约两千亿美元。

26张图,带你走进30多年后的核事故禁区

普里皮亚季市大酒店

如今的切尔诺贝利禁区,通常指以核电站为中心方圆30公里的区域。1999年起,乌克兰政府陆续将一小部分宣称“已清理干净辐射”的安全区域作为景点对外开放。2016年,4号核反应堆的新安全保护罩完工,新石棺高105米,长150米,宽257米,防辐射能力更强,预计寿命为100年。

当地工作人员告诉“医学界”,开放以来,每年约有1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此外,还有不少工作人员依旧在核电站进行日常维护工作。

26张图,带你走进30多年后的核事故禁区

1986年发生爆炸的4号核反应堆,如今已加盖上新石棺

26张图,带你走进30多年后的核事故禁区

远处看切尔诺贝利四号核反应堆

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发生后的几十年里,对波及范围内居民造成的健康影响一直备受关注。

事故发生当天,前往现场的600余名消防队员和救灾人员中,由于接受了大剂量的辐射,134人被确诊为急性放射病,其中28人在3个月内去世。

一位已故消防员妻子曾回忆道:他一天排便二十五到三十次,伴随着血液和黏液。手臂和双腿的皮肤开始龟裂,全身长疮,在医院的最后两天我抬起他的手臂,感觉骨头晃来晃去,仿佛已经和身体分离。他的肺和肝的碎片都从嘴里跑出来,他被自己的内脏呛到
……

26张图,带你走进30多年后的核事故禁区

放射病中心,事故发生后由于无法清理干净放射性物质,最终医务人员集体撤离。

26张图,带你走进30多年后的核事故禁区

名为“Energetik”的文化宫,苏联时期的社区中心。

26张图,带你走进30多年后的核事故禁区

废弃的居民楼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救治中有13名患者接受了骨髓移植治疗,用于恢复被辐射破坏的骨髓造血功能,结果并不如意,最终仅有两人存活了下来。

这次事故也是1940年核能出现至今,出现急性放射病例数最多的一次意外事故,被称为是急性放射病多种治疗手段最大的试验场。在事故发生前,骨髓移植治疗只在动物中实验过。后来人们逐渐了解,骨髓移植治疗只适用于受辐射剂量低,放射损伤集中于造血系统的患者。

2005年,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所主导的切尔诺贝利论坛提出的事件报告中,统计共56人死亡(47名救灾人员,9名罹患甲状腺癌的儿童),并估算暴露在高度辐射物质下的大约60万人中,有额外4,000人将因辐射影响而死于癌症。

26张图,带你走进30多年后的核事故禁区

26张图,带你走进30多年后的核事故禁区

多项研究显示,事故发生后,人群甲状腺癌发生率显著上升,主要集中在儿童。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的报告指出,1991到2015年期间,在白俄罗斯、乌克兰以及俄罗斯,约有2万例甲状腺癌,其中约四分之一推测是由“碘-131”导致。

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称,辐射影响也会造成白血病的发病率相比自然发病率翻倍,但并未发现除白血病和甲状腺癌外的其他癌症发病率上升。

此外,不少人担心20年前的锶-90和铯-137还会对土壤造成污染,且植物、昆虫等会通过最表层的土壤吸收铯-137,辐射由此进入生态链。部分科学家认为核辐射会对当地人造成几个世纪的影响。

26张图,带你走进30多年后的核事故禁区

26张图,带你走进30多年后的核事故禁区

普利皮亚季市游乐场,事故发生后为安抚当地居民曾短暂开放。

但工作人员介绍,由于已过去30多年,并且开放区域都经过了彻底“清理”,仅存的“辐射”大部分沉入土壤或附着在物体上,个人不穿着过于暴露的衣物,不触摸物体即可。而放射性碘更是在事故发生的前三个月内就几乎完全衰退。

工作人员还表示,虽然进入核电站的过程中,会在车上短暂路过西侧和北侧的高辐射区,此时窗外的辐射量会激增数十倍,但时间不长。

在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旅游的官方通告中指出,遵从相关旅行规定的情况下,游客在放射区内停留10个小时所受到的辐射总量小于一次跨大西洋航班所受的辐射总量。

26张图,带你走进30多年后的核事故禁区

越靠近地面,辐射值越高。

26张图,带你走进30多年后的核事故禁区

据报道,2016年切尔诺贝利隔离区内常住140人,以老年人为主,其中大多数是在事故发生后最初几年返回的。

当地工作人员向“医学界”表示,近年来不少原居民要求能够重新返回“故土”居住,要求政府应该开放部分居住区并完善配套,让他们能够“返乡”。

26张图,带你走进30多年后的核事故禁区

在“禁区”里工作的乌克兰居民。

摄影:章晟

26张图,带你走进30多年后的核事故禁区

26张图,带你走进30多年后的核事故禁区

切尔诺贝利职工食堂。

摄影:章晟

“有不少人会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称完全不担心辐射的影响。他们会在网上直播喝‘禁区’中河流里的水,吃树上的果子,证明完全没有任何危险需要担心。”工作人员半开玩笑地说道,“我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影响,反正我之后没再看见过他们。”

26张图,带你走进30多年后的核事故禁区

26张图,带你走进30多年后的核事故禁区

26张图,带你走进30多年后的核事故禁区

2018年的普里皮亚季市与核事故前的对比

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主席范马克曾表示,比起消除核辐射污染,更难的可能是消除人们心中的创伤。

1996年切尔诺贝利大会曾发布了一项报告:事故发生2个月后,在几乎未受影响的“未污染地区”,也有大比例居民出现头痛、疲乏、无食欲、抑郁等症状。1991年和1994年,丹麦和瑞典发布的研究表明,在切尔诺贝利事故后的几个月内,两国主动人工流产率明显上升。

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对于受影响最严重的那几十万人,他们一生中由于核辐射影响而额外增加的癌症死亡人数,占自然癌症死亡人数的3%~4%。对比之下,2017年切尔诺贝利周边三国由于吸烟和饮酒造成的死亡人数分别是44万和29万,约占总死亡人数的18%和10%。

《切尔诺贝利事故对健康 、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一文指出,从 1986 年开始, 受污染地区的辐射水平已降至了原来的几百分之一,
现在大多数的“污染地区” 已经适合居住和开展经济活动。限制经济活动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很多地区显得过于苛刻,
严重影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26张图,带你走进30多年后的核事故禁区

26张图,带你走进30多年后的核事故禁区

普里皮亚季市郊区的一所幼儿园

26张图,带你走进30多年后的核事故禁区

工作人员告诉“医学界”,自己已在“禁区”里工作了好几年,最初家里十分反对,但现在看他没什么事,也就习惯了。

“一般初次来这里的游客都很担心,会不断问我们关于辐射的问题。”

“我们会给每个进入切尔诺贝利的人都发放盖格计数器,他们可以在旅程结束后从计数器上看见自己受到的辐射总量。许多人看到后都表示,没呆够,下次还要来。”工作人员笑着说道。

26张图,带你走进30多年后的核事故禁区

离开切尔诺贝利需要接受辐射检查,确保身上不携带“辐射”方可离开。摄影:章晟

天钧丨今日时事新闻–26张图,带你走进30多年后的核事故禁区


了解 即时新闻 的更多信息

订阅后即可通过电子邮件收到最新文章。